□徐 潜
1994年,我从河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家乡信阳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今年,平桥区委的一个决定,使我这个对农业、农村、农民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干部走出了平桥区教体局机关,驻进平桥区胡店乡杨岗村,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4月的豫南,阳光格外灿烂,遍地的油菜花分外香。为我送行的车辆离开了喧闹的城区,驶过京珠高速公路的涵洞,又往前走了一程停下,胡店乡杨岗村到了。村委会主任告诉我,村子不大,有28个村民组,504个农户,人口1984人,有耕地面积1871亩。
刚住下没几天,我走访了全村近一半的农户。
在农家院里,老太太张罗着给我沏上热茶,老大爷连忙给我拿烟,尽管我不抽烟,但难拒他们的热情。我们坐得很近,拉着手,家常话总是拉不完。
在又弯又窄的田埂上,犁田耙地的村民,热情地和我打着招呼。有的还停下手中的活,坐下来,接过我递上的香烟,捏一捏,闻一闻,珍惜地夹在耳朵上,舍不得抽。从今年的年景聊起,聊得很投入,聊到了兴致,几乎忘了耕作。
走访的村民,大多不满落后现状,他们曾走出村子,到外面看世界,更新了头脑,找到了路子,赚回了票子。杨岗村有2/3的青年人在外务工,把许多先进的思想和超前意识带回了村里,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先辈,也在唤醒着沉睡的大地。他们都有一颗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几天走访下来,回到村部居住地。几间平房,条件不算简陋,我住在最边上的一间,由于长时间无人住,屋内地面潮湿,有很多虫子,夜间活动的蚊子,大得很。平时我自己做饭吃,忙时就与群众一起吃饭,村民们很热情。
摸清村里情况后,我就同村干部一起到平桥区教体局汇报杨岗村的工作情况,局领导对我的工作很支持。6月10日,局党委书记王冠代表区教体局向杨岗村捐赠图书2万册及档案柜等办公设备,村民们和学校师生奔走相告,兴奋不已。今年区教体局还将为杨岗村小学兴建1座公共厕所、1个农家书屋,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00人。同时,我还和村干部一起先后到区财政、区交通、区农业、区农开、区科技、区水利等部门汇报发展思路,争取建设项目,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点实事和好事,回报乡亲们的厚爱。
村部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村小学去取,洗衣服就在附近的小塘里。我手端着盆,走到小塘旁,挽起裤腿,坐在石头上,把一天下来汗透的衣服放进水盆,浸着水揉搓着衣裳。水里的鱼儿很调皮,也不怕人,围成一堆嬉戏打闹,煞是快活。
驻村的日子,在远离繁华的静谧中从容地度过;驻村的心情,是远离了拘谨做作后的酣畅淋漓。当城里已经是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的时候,我坐在灯下,看着乡邮递员几天才送一次的报纸“新”闻,整理着思路,记录着当天的《民情日记》,感慨万千,思绪泉涌。3年的驻村日子,我一定要为乡亲们谋点什么、做点什么,同时也要改造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