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国
在外地出差一段时间归来,案头积聚了一沓《信阳日报》, 当我信手翻到7月15日第七版上刊发的《怀念老耿》一文时,不禁心潮翻滚、久久难以平静——不为别的,只为那一生平凡而又颇不寻常的老耿。
首先,老耿的工作了不得。老耿,大号耿文友,生前系固始县分水亭乡干部。贫苦出身的老耿,一生在工作岗位上服务了40年,其中有35年任乡镇水利专干。在35年的水利专干生涯中,老耿主要干了两项工作:一是承担了淠史杭灌区梅山东干渠中段开挖建设的技术工作。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老耿带领三名水利技术干部与近万名公社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历时两年,在大别山余脉安阳山腰开挖了长10余公里、宽近20米的干渠。这样的成绩在今天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当时是在没有电力、没有机械的情况下由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社员靠人挖肩挑干出来的,是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下进行施工的,说它艰苦卓绝一点儿不夸张。1960年春,东干渠全线贯通,至此,干渠两侧的数十万亩土地变成了百里沃野。二是组织建设了一座小水电站。虽然这座水电站并不先进,就连它的水轮机上的不少部件都是木制的,但它却有效地解决了公社所在地的行政办公、街道居民、学校、粮食加工等用电需求,真正切切地给那一片土地带来了光明。
老耿的起点很低,没有什么文化,但他爱岗敬业,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干成一行,无论是修水利还是电站的建设管理,他都是一把好手,都有所作为,他的工作成果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福音。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工作岗位也有不同,但只有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尽力用本职工作回报社会,工作才更有价值,人的生命才更加厚重。
其次,老耿的律己了不得。当老耿得知自己已是肺癌晚期时,就反复告诫家人:目前乡党委、乡政府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自己的事情就由自家处理,不要给组织上添麻烦。由于其家人尽量淡化老耿病重的消息,以致乡长与另两名乡干部代表乡党委、乡政府前去看望病中的老耿时,已是老耿辞世的第二天了,令前去看望的同志不胜感慨。老耿这种“自己的事情自家办”,不给单位带来压力,不给一线工作的同志添麻烦的做法看似寻常,但真切地体现了老耿那克己奉公、大公无私的人生境界,彰显了老耿崇高的人格魅力。这正是老耿让人不舍和怀念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观生活中一些比老耿名头大的、职务高的人,在对类似问题的处理上,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以致一生用心塑造的形象在其人生的最后一刻轰然倒塌,大大消减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不禁让人感慨系之。如何对待个人问题,历来都是区分一个人素质优劣、人格高下的试金石。
最后,老耿的教子了不得。老耿共有七个子女,老伴务农,全家仅他一个人有工作,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孩子大了自然得找工作。当同事们纷纷向组织提出子女照顾安排问题时,老耿却告诉老伴:组织上已厚待我们了,一个孩子也不要麻烦组织。他说到做到,七个子女全由他们自己找工作。如今,当别人的子女因机构精简而另谋生路时,老耿的七个孩子则在京广沿线开拓各自的事业:有的在京务工,有的在郑经商,有的在珠海谋事,还有一人因工作成绩突出曾受到中共中央原总书记江泽民的接见。当初子女们对父亲的怨气早已化为深深的感激和敬佩。鲁迅说过:爱孩子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天性使然;但如何去爱则是大有讲究的,一味地舐犊、呵护,甚至是溺爱,到头来,极有可能是把孩子害苦了。生活中,这方面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老耿的教子术,看似冷峻、严苛,甚至是冷漠,实则透着其人生的大智慧——襁褓里育不出健儿,温室里长不出大树。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像老耿这样既懂得又真正做到的甚少。这便是老耿的又一过人之处。
有人说:“一个人,后人景仰即不朽,活在人心便永生。”平凡而又不同寻常的老耿,定当会以他勤奋、高尚、智慧的可贵品格在正直、善良的人们的心灵深处获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