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信阳日报》8月3日消息称:8月2日中午,市委书记王铁在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一层的餐厅与大家一起吃午饭。近两年来,王铁书记经常在就餐时间,查看工作人员伙食如何,时常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比如,要经常调查,多做些更有利于健康的食品;餐桌上应备些蒜、盐、味精、辣椒、酱油、醋等调味品,尽量调好众人口味……

这不是搞“秀场”,也不是做表面文章。既善抓大事又乐做小事,是王铁书记的一贯作风。尤其是关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具体事情、细节问题,只要有时间,他都要亲自管,细心抓,务求取得实效。

抓经济是大事,抓吃饭也不是小事,而且是天大的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都有“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的训诫。人不吃好饭,就会影响身体、情绪和工作。公务人员吃不好,就会影响机关有效运转;全市人民吃不好,就会影响工作大局。吃饭如此,其他事皆然。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意思是说,重大的事件都是发轫于看似不重要的事情,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情往往是大事的起源点。这既是一个生活命题,也是一个工作命题,更是一个哲学命题。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联系的,在发展联系和变化中,一般存在于个别,普遍寓于特殊。以此类推,在细节中蕴含“大节”,小事里深藏大事;反过来说,“大节”成就于“细节”,大事成功于小事,更经典的说法是“细节决定成败”。故而,古人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不仅意味着一时一地去做“易”、做“细”,更意味着要持之以恒地从最琐碎、最容易被忽视的具体事情做起,穷一生之力去坚守这种信念;不仅因为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更因为小事情关乎大事业的成败,大事业系于小事情的积累。因为去做而成为习惯,因为坚守而成为信念。这个习惯就是乐做小事情,这个信念就是执政为民。

正是基于此,“三具两基一抓手”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国家公职人员和领导干部。很多小事、细节反映出的是领导的工作理念、工作作风、工作标准和工作方式。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实事抓起,是切实转变领导方式的起源,是治疗爱“拍脑袋”不良作风的一剂妙方。国家大事系于基层,改善民生起于细节。任何重大的决策要求得实效,最终都得细化为一件件小事逐级落实,倘若只会“拍脑袋”,而没有具体去抓的热情和耐心,决策只能是一纸空文。国家如此,省里如此,市里如此,县乡也是如此。我们平常讲领导干部要做人民的公仆,“公仆”怎么体现?说到底,就是要具体体现在关乎民生衣食住行的小事上,体现在对这些小事的关注和落实上,体现在一以贯之的具体行动上。如果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就会带出一支作风严谨细致、善抓落实的队伍,就一定能把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搞上去,造福一方百姓。因此,只有乐抓和善抓“天大的小事”,才能更好履行职责、成就事业、建立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