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邵梦华)今年以来,我市警方推出民情联系日、便民联系卡、民情日志、乡村夜话等一系列“民情制度”,使民警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日益通畅,架起警民联系的“心桥”,着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民情联系日——警民交流的“联络站”。我市各县区公安局和基层派出所,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民情联系日。民情联系日,就是利用赶集日,由联系所包村组的县区公安局党委成员和驻村民警到各赶集场所定点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为群众帮困解难。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已义务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12万余人次,收集问题315件,已解决300件,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527个,为群众免费发放各种政策、法律知识、实用技术等书籍或资料共计15万余份。
便民联系卡——群众办事的“指南针”。针对群众反映办事难、找人难的情况,各派出所印制便民联系卡,发放给群众。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发放便民联系卡26万余张。便民联系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仅6月份以来,通过电话联系,全市公安机关已为群众解决问题617个,提高了办事效率。
民情日志——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为进一步转变民警工作作风,解决群众疾苦,我市公安机关要求每名驻村民警每天填写民情日志,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做所为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设想、建议办法和处理结果,民情日志成了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增强了民警为民排忧解难的责任心。在考核民警工作业绩时,以“民情日志”为主要内容,并加以核实,对不认真记载、弄虚作假的给予处罚。
乡村夜话——心灵沟通的“便民桥”。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公安机关组织警力利用夜晚深入农户家中走访。“乡村夜话”成为民警与群众交流的平台。有的县区公安机关还规定,局班子成员每人每周至少安排1个晚上到所包的村走访农户,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户家庭情况、要求及困难。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民警共进行夜访21万余人次,走访农户5万多户次,收集意见或建议127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