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中副校长、工会主席 李 鋆
查岗,就其字面意义来讲是指“查其是否在岗”。它是一种在许多地方、许多学校一直沿袭使用的旨在考察教职工出勤情况乃至是否“敬业”的重要指标和考察方式之一。
笔者参与过对教师的查岗。在执行“公务”的同时,也在对查岗这一管理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对查岗的必要性与可取性的探讨
这个问题应该是因校而异的。一个教职工群体素质高、组织纪律性很强、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浓厚的学校,大家在自觉、守时、爱岗,兢兢业业追求卓越的工作环境氛围中,上述情形的查岗其必要性是不大的,应该从管理手段中淡出,或至多把查岗情况作为一定程度上的参考。相反,若是在一个纪律较为涣散、责任意识不强、时间观念淡薄、工作不求上进的群体中,查岗作为衡量教职工出勤情况的一种量化指标,作为规范管理、强化岗位意识、树立敬业精神的一种举措,则是完全有必要的、可取的。
二、查岗应注意的几种情况
一要注意处理好定量与定性的关系,不宜随意定性。如果一所学校坚持不定期地查岗,发现某一位(或几位)教师在无课的情况下又不在办公室(教研组),那么在没有什么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则可以看作是规律性的,方可下定性结论。而若只是偶尔查岗或经常性的查岗中发现某些教师偶尔不在,则不能轻率地给其定性地下结论(因为这其中不排除临时因素和特殊情况,例如查岗时某教师正在厕所),否则只能挫伤其感情和工作积极性。量变虽是质变的前提和条件,但“量”本身并不等于“质”。因而查岗要注意科学性和合理因素。
二要注意对现象与本质的洞察,防止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查岗时,教师同在一个教研组,但有的在认真备课或批改作业或找学生谈话,而有的却在闲聊或无所事事或消遣(如在看与教学毫无关系的印刷品等),此种情况,其“身”虽“在岗”,其“心”又焉在?所以两种情况不能一视同仁。后一种情形显然是少数业务不求精良、不思进取、缺乏理想和抱负、不敬业,把从教当做混饭吃的手段的“颓废”类教师之所为。而换一种情况,假若某教师虽当时不在办公室,但出去做家访工作了,或去附近兄弟学校向同行取经,正在交流经验(这与学校有组织地举办此类活动并不矛盾),那么,此时他(她)虽身不在岗,心却在想着工作并在践行自己的职责,这岂不是比上述那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形要有意义的多?毕竟教师的工作非八小时内所能全部权衡得了的(笔者当班主任时曾梦里还在想着怎样处理好某个情况,如何开好某一次班会等)。所以,查岗不能查其表面,要看在岗工作的“含金量”。
三、查岗的内涵与称谓
综上所述,狭义的查岗对管理虽也能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暴露出形式层面上的浮浅,而广义的查岗不只是看教师在不在办公室或教室,而是要看其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履行职责的情况(包括备课情况、授课情况、作业批改情况、考核考试及成绩分析、学法指导开展情况等)。这样的查岗才是务实的,有实质性内容和全面性意义。
同时,为淡化查与被查的生硬性管理痕迹,突出行管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平等地位,体现对教师的充分尊重和人性化管理,笔者建议在实施查岗管理时尽量不使用“查岗”这个词本身,而是“工作探望”。在工作探望时顺便听取和了解教职工工作上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取得的成绩、经验或失误之反思性教训(虽然一般来说,学校会举办专题活动来从教师那里获取此类信息,但作为动态性的必要补充,这样做仍大有必要),搜集整理后反馈给校领导作为完善管理、优化育人决策之参考依据。这样横向交流,上下沟通,既密切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又使管理多些个性化人文关怀和体贴,岂不美哉?
综上所述,我们不是不要查岗,而是追求一种科学的、以人为本的、乐于为大家接受的查岗方式,从而以管理育人促进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