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政
朋友曾愤愤不平地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情:父亲在镇上买了一台家电下乡的空调,老板也将各种优惠措施一一告知,提到补贴时,老板说,补贴款得去市里办理,并且程序复杂,加之来回路费,有点不值得。父亲想想也是,就那二三百块钱的事,来回劳顿有点不划算。于是,就按原价买了。
家电下乡本是件惠民的实事,实施一年多来,给广大老百姓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但随着惠民政策的延续,渐渐就出现了一群歪嘴和尚,将一部家电下乡的好经念歪了,于是就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利局面。
就朋友父亲买空调的这个小事来看,老百姓该得到的补贴没有得到。据笔者所知,朋友父亲还是一名基层公务员,这样都能被忽悠,更别说那些基层老百姓了。
曾有报道,去年某市抽查的家电下乡产品中,有一半的产品质量不合格,要么就是商场急需处理的机器,要么就是翻新机。尽管商务部声称家电下乡产品合格率高达96%,但被老百姓消费的产品维修率却高达12.6%,这两个数据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但实际是不矛盾的。因为各中标企业肯定不会生产不合格的产品,问题就出在流通环节上。确切地说,流通环节也出现了歪嘴和尚。
家电下乡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于是,就有一些厂家委托其他厂家代为生产,即是所谓的“贴牌生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商家产品不能保证整体质量的原因所在。从这点上说,有些商家也把经念歪了。
尽管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补贴款要及时拨给当地财政,以便消费者能及时拿到补贴款。但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看,一些经销商却未能如愿,有的补贴款甚至要压很长一段时间,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于家电下乡不利。某些政府部门如果也打起补贴款的“小九九”,将会比歪嘴和尚更令人可憎。
歪嘴和尚的存在,势必会将家电下乡这部好经越念越歪,不光让政策越走越变形,更会让老百姓的购买热情大打折扣。俗话说,一个老鼠坏一锅汤。如果不对这些歪嘴和尚严惩,必然会给后续的家电下乡工作带来妨碍。
日前,国家七部委发文称,将严防骗补的发生,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每月对家电下乡流通网点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少于10%。这些措施的出台,对后续的家电下乡工作是一个有益的补充。窃以为,不光如此,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对中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予以严检,并适时对基层流通网点进行走访和回访,加强对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管。这些举措如果都能适时监测到位,那么老百姓的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家电下乡工作也就更容易继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