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培育合作组织 发展郊区农业
针对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的现状,该乡积极引导、帮助农民建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突出民办、民营、民受益,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成员提供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的服务,积极探索“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该乡已经注册成立1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73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成为正式社员,预计年底将有超过2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
这些合作组织有各自的运行模式,内部管理规范,章程制度齐全,具有强大的带动力。金地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0多万元,拥有大中型机械设备60多台(辆),其中推土机8台,挖掘机5台,胶轮拖拉机6台,旋耕机10台,播种机10台,收割机6台,插秧机15台,开墒机2台,沼气清洁车2台,从播种到收割全部实行机械化操作。作为全省农机观摩会和机械育插秧演示会现场,该社受到省长助理何东成等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无量寺金凤蛋鸡养殖合作社由该村支部书记毛凤鸣发起,杨德功等7户社员共同筹资470余万元兴建。共建有标准鸡舍8栋,设计规模为12万只,年产优质鲜蛋180吨,产值400万元,利税150万元,真正实现了标准化建设、现代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按照规划,2012年该村将拥有3个以上同等规模标准化养殖小区,带动周边1000户农民从事蛋鸡养殖,年存栏蛋鸡将达到100万只以上,农民人均年养殖收入超过3000元。
建立保障体系 切实关注民生
目前,该乡新建的19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已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农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极大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该乡创新工作机制,强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工作,全乡参保人员达62237人,收缴合作医疗保险金181万元,农民参保率达99.90%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在已新建1座敬老院的基础上,该乡还将文星学校原教学楼改建成第二敬老院,两所敬老院年底可入住五保人员50人,进一步提高了五保户的集中供养率。
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县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工作试点乡的大好机遇,该乡扎实开展农村合作养老保险金的收缴工作,共收缴养老保险金2130万元,19个村(居)委会参保率达到60%,通过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认定的参保人员已达到19544人,共有3505位年满60周岁的群众已经开始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
该乡切实加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成立了劳动保障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职业培训、劳务输出、就业岗位、项目开发、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有关信息的综合性服务,积极与县劳动职业培训中心和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班,对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现已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300多人,通过该乡劳动保障公共就业服务中心而新增的就业人员达478人,签订合同693份,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
繁荣基层文化 推进文化引领
紧紧围绕“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这一主题,该乡树牢文化引领理念,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
利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省级文化先进乡镇品牌,该乡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村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28个,投资80多万元建设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标准化文化服务中心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根亲文化园土方工程建设已经竣工,为第二届中国固始根亲文化节筹备工作奠定了基础。
该乡注重文物保护,番国故城遗址、吴其濬墓、郑成功墓等一批文物得到有效保护,陈元光大道、王审知大道、成功大厦、番国大道、陈政路等以历史文化名人或文物古迹冠名的建设项目得以命名。
注重挖掘民间传统文化,灶书《郭丁香》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艺人潘景娥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充分利用文化这一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该乡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使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社区文化、城市文化、乡村文化交映相辉,有力促进试验区各项工作开展,为试验区建设增辉添色。
增加资金投入 提供财力支撑
该乡分别在无量寺村和大棚村组建了两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财政奖补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全部到位并正在发挥作用,解决了农民小额贷款难的问题,社员足不出村即可在“村镇银行”办理贷款业务。
同时,乡财政重点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凡是养殖白鹅并与山河鹅业公司签订合同的,由乡财政出资,按每只白鹅奖励1元给广大养殖业主;凡按“华英农业”富民计划要求兴建养殖小区的,除兑现上级奖励政策外,乡财政根据点面结合及建设质量、进度另行给予奖补,最高的可达10万元。对大棚村的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进行全方位“包装”,由乡财政出资邀请天津大学城建学院专业人员进行高品位设计,并拿出50万元进行配套建设。
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该乡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按照“4+2”工作法进行运作,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为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组织建设 助推试验区建设
全面推行“4+2”工作法,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该乡扎实做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广工作,分批对村“两委”班子负责人进行培训,以提高村级组织运用“4+2”工作法的水平,一批遗留问题通过运用“4+2”工作法迎刃而解,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试验区建设中,该乡党委、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的政策,引导各村(居)支部书记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加快试验区建设进度。各村(居)支部书记积极行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带领群众投身试验区建设中去。无量寺村党支部书记毛凤鸣领办了金凤蛋鸡养殖合作社,发展社员50多家,蛋鸡养殖规模达50万只,年产值4000多万元。淮堰村党支部书记马俊芳立足当地白鹅养殖的优势,几次到郑州力邀该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刘怀启回乡创办白鹅养殖企业,以带动当地白鹅养殖的发展,刘怀启被她的执着所感动,回乡创办了固始山河鹅业有限公司,建设集孵化、育雏、养殖、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白鹅养殖企业,兴建了全县首条白鹅自动化屠宰生产线,可辐射周边5000户从事白鹅养殖,带动了固始白鹅养殖的发展。
为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培养更多的“双强”型人才,更好地发挥“两带”作用,该乡制定了严格的培训制度,邀请县农业局、畜牧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定期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培训,提高群众的种植、养殖水平和就业技能。结合产业建立培训基地,信阳农专在大棚村建立了高效农业实习训练基地;该县县委组织部在淮堰村建立特色养殖培训基地。今年以来,已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500多人,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就业技能,拓宽了就业渠道,受训人员分布各个行业,已成为该乡试验区建设的中流砥柱。
同时,该乡党委、乡政府制定了外出返乡人才回乡创业优惠政策,在证照办理、资金协调、服务管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倾斜和大力支持,实施“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为试验区建设添砖加瓦。该乡藕塘村的孙其华致富不忘家乡,积极响应乡“回归工程”的号召,在藕塘村流转土地600多亩,投资600多万元,建设集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华强高效农业示范园。
固始县城郊乡党委书记曾志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有着独特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说:“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就是‘试’与‘验’。‘试’是出发点,‘验’是落脚点;‘试’的是过程,‘验’的是结果。我们就是要通过综合试验,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正如曾志强所言,通过“试”与“验”,固始县城郊人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最大的也是最终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