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朝
养成终生读书学习的理念,既是不断追求进步,升华自己的良好习惯,又是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人们常说读书人读死书、死读书、书读死。我却认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更有意义,在你工作生活出现困境时,手中翻开喜爱的书卷,与伟人交流、与名人对话,心情就会豁然开朗,步入明媚的春光。
学生时代的人们都有过朗朗读书的共同经历。譬如语文、英语里的词句、范文,老师从发声开始,到一个单词、一句话、一段话,以致一篇精彩的文章,带着我们朗诵。如果你默读,你的两眼看的是课本,耳朵里接收的就是别人读的文章的信息,自己嘴就让别人代替了,结果是别人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入脑入心,而自己一到老师面前,背诵就掉链子了,语不成句,后段扯到前段了。更有甚者,我的一个同学学习成绩很好,常常在被窝里默读课文、定理、定律,一到考试成绩就上不去,导致高考失利,留下终生的遗憾。我也是不好朗诵课文的受害者。临到毕业在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作文时,脸红得像鸡冠一样,趴在桌子上不敢抬眼看台下的十年同窗,把一篇全班传阅的范文读得七零八碎。至今在工作单位我也很少发言,一讲话先脸红,说出的话也是语不成句,以致不爱在公众场合发言,误了许多大事。
讲话与读书有关,并不完全尽然。我的经验是,读书有默诵、朗读之分,二者兼顾为好。许多人认为走出校门,没有老师的鞭策,又没有同学的互动,还朗诵干什么?其实不然,有时在单位办公室人员较多,电话、传真、复印机现代设备的杂音,出入办公室人员说话和脚步声,如果诸事与已无关,你要看书报、资料总是不能专一,有的段落重复N遍仍不上心。此时,你或踱步或静立,读出声来,屏蔽一些外来那么杂,文章读出声的比默看的效率高得多。现在办公室职工多有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肩周炎,腰肌劳损等职业病,开会或写公文一个小时,站起来边读书边活动身体,一些职业病就不会打搅我们,外来的干扰也不会打搅我们,既减缓了工作压力,又通过朗朗书声增加了知识。
八小时以外、节假日,是读书的好时机。在家里更没有办公室的约束,独自一个人看书容易疲劳,看一会就可能困倦了,读书效率不高。另外,一家人在家里,妻儿忙家务、看电视,来自于家务的锅碗瓢盆协奏曲,也会让你默读大打折扣。读书时,我常常泡一杯酽酽的毛尖茶,据说文化与茶结缘使读书更有书香之趣,书法借酒助力更显狂放恣肆。这时,挑一本好书,踱着方步或坐在沙发上,悠闲地放声读起来,比办公室更加灵活,音调可高可低,云卷云舒。并以普通话为朗诵的基本语言,自我陶醉,自由飞翔。朗诵要比默读速度慢得多,本来我看书速度就慢,但这样坚持下来,一星期一本,一年下来我朗诵的书籍在50本左右。看得慢容易消化,这些知识就能应用到工作中、写作中去。日积月累,我的普通话尽管不算标准,也比原来方便得多了,同事们也不无讥讽地夸我“新(县)普原来是你这样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