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建

小的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故事。几十年过去了,他讲的许多故事,早已被淡忘得无影无踪了,唯有“姑嫂修桥,神仙建塔”的传说始终在心中萦绕。桥在何处,塔在何方?时时勾起我找寻的欲望。

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善良的姑嫂生活在信阳。她们以纺织为生,夜以继日。信阳城坐落在浉河北岸,三面环山,地势低洼,状似行船。古时候那里经常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见此情景,姑嫂俩儿非常痛心。她们决定拿出自己所有积蓄修桥建塔,造福当地民众。为相互鼓励,加快进度,她俩商定桥由小姑修,塔由嫂子建,各司其责,并许下以鸡鸣三遍天亮为限,连夜建成的诺言。

小姑手巧,鸡鸣二遍时,桥就建成了。可塔由于工程繁杂这时才建了一半。眼看天快亮了,嫂子急火攻心,一头载倒不省人事。天上的神仙知道此事后,都被感化了。他们纷纷出手从城东震雷山顶掘石相助。据说雷山“神沼”就是那时挖石遗留下的。

为印证传说的真实性,后来我曾走访过几位老人。他们讲自己也是从上辈人那里听说过。桥在何处,谁也没个准话,但塔确实见过,就在市内小南门,不过见到时只剩半截。老人们回忆说,塔基有四个门,进身能容纳10余人。人在塔内走动,脚下会发出“咚咚”的声响。据传塔下藏有深井,是震锁龙王的地方。只可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仅剩的半截塔也被当成“四旧”彻底焚毁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市文物普查办的同志告诉我,他们找到了姑嫂桥,就在信阳市城南10公里外的东双河境内彭洼村。

我喜出望外,即刻唤友前往探访。

老支书李时州听说来意,忙放下手中的活儿领着我们上路了。

车过一道岗,在一条小河旁停下来。往河的上游趟过一片齐腰深的荒草,只见一座单拱小石桥静静地横卧在河沟上。李支书说,那就是姑嫂桥。

姑嫂桥长约5米,宽有丈余,通体由大青石咬合而成。凸凹不平的桥面,冲蚀剥落的桥礅使人倍感沧桑。仔细搜寻,在拱的上方依稀可见两个魏碑体刻字“正德”。

这就是传说中那座令我魂牵梦绕的桥吗?我暗自思忖。

老支书看我踌躇的样子,赶紧介绍说:“国道107没改道前,它可是信南人进城的唯一通道。500多年了,还保存完好,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你别看它被遗弃在这里,可作用照样大呢!”他接着说:“年初,我们村里修路,大家有畏难情绪。我突然想到它,就将全村党员干部召集到姑嫂桥上。我说,过去姑嫂能在这里建座桥,难道我们这些大老爷们今天连条路都修不成吗?大家都被触动了。”

说话间,突然“轰隆”一声炮响从远处传来。支书说,那是筑路施工队正在排除最后的一道障碍。

循声望去,我们果然看到一条新修的大道蜿蜒穿过几处村庄径直伸向大山深处。

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姑嫂桥为什么被传得如此神奇——它是一种精神的化身!这种精神过去需要,现在仍然需要。

愿姑嫂桥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