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要选出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我市推进自荐、测评、考核、票决和交流“五个常态化”,就是干部选任机制的完善和创新。为此,中共中央组织部《组工通讯》2010年第46期专门刊发题为《信阳市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五个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工作通讯,向全国推广我市经验。本报今日特予以全文转载。

近年来,河南省信阳市认真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自荐、测评、考核、票决、交流“五个常态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完善提名方式——自荐常态化。着眼于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把个人自荐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正常渠道之一,明确和完善自荐程序。一是确定自荐范围。市、县(区)党委常委会根据职位空缺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研究确定适用干部定向自荐的职位,根据职位的层次、人才分布情况和有关政策规定,确定自荐人员范围。二是发布自荐公告。组织部门将自荐职位、条件、选拔程序和方式等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三是受理干部自荐。符合条件的干部填报《干部自荐登记表》,向组织部门定向自荐。通过设立受理干部自荐机构,开设自荐专用电话、信箱、电子邮箱,研发干部自荐信息管理软件等措施,方便干部自荐。2008年6月份以来,市委在选拔市商务局局长、编办主任等13个处级职位人选以及公开选配7名企业领导干部、23名政法机关领导干部等工作中,都采用了干部个人自荐方式。

开展素质测试——测评常态化。成立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建立基础题库,研发“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系统”。在日常的干部选拔任用中,把素质测试作为新提拔干部的必经程序,对通过民主推荐产生的人选进行测试。素质测试主要采取人机对话的形式,检验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测试由考评中心统一组织实施,用人单位可根据测试目的和对象,提出具体要求。2008年年底考评中心成立以来,为全市各县(区)、各单位提供素质测试服务32批次,测评干部618名;参与选拔了206名领导干部,其中处级干部51名、科级干部155名。

强化日常考核——考核常态化。印发《关于党政领导干部日常考核的实施办法(试行)》和《关于建立乡科级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台账的通知》,加强对干部的日常考核,把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任前考核结合起来,全面评价干部。日常考核内容主要为市、县(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包括热点难点问题处置、重大事项落实和干部现实表现情况。考核程序主要包括重点工作备案、听取汇报、地核查、民意测评、征求领导意见等。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选拔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坚持民主决策——票决常态化。在干部选任的决策环节坚持实行票决制度,采取召开市、县(区)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进行差额或等额票决的方式确定拟任(推荐)人选。2009年12月,在公开选配政法关领导干部中,市委组织部按照1:2的比例提出建议人选交由市委常委会进行票决。今年1月,先后通过市委常委会、全委会票决,产生了9名市直单位正职领导干部。

合理配置干部——交流常态化。将干部选任与推进交流结合起来,对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原则上实行交流任职;对在一个地方或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按照规定明确必须交流、应当交流年限,到期交流。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不同对象,合理确定干部交流的具体形式和流向,对有发展潜力、有较大培养前途的干部,有计划地交流到基层和急难险重岗位锻炼提高;对需要优化结构、增强整体功能的领导班子,采取内选、外调、下派、上调等方式交流干部;对需要回避的干部,实行避亲避籍避熟交流;对执纪执法、干部人事、审计、项目审批和资金管理等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适时轮岗交流。

目前,信阳市通过“五个常态化”工作机制,已选拔正处级干部32人,副处级干部168人,科级干部3826人。“五个常态化”机制的建立,激发了广大干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树立了重德才、重实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