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盎然
“儒以文犯法,侠以武乱禁。”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曾经这样给出了侠“以武乱禁”的社会评价,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侠”的要旨在正统的封建文化中也并未得以宣扬。有人说,汉代的郭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侠。正史中或许如此,但实际上,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侠”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主义境界始终如浮光碎金蕴于其中,并常常于历史的拐角处给人以惊鸿一瞥,隐隐传来澎湃之声。
侠生于乱世。春秋战国时期风云际会、诸侯争霸、豪杰并起、群雄逐鹿,侠的江湖自然也分外精彩。那些一腔热血、一身肝胆的游侠们,凭一颗忠义之心,仗一身技击之力,或路见不平、或惩恶扬善、或纾危解难,于渊渟岳峙、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增添了一抹亮色。可以说,侠自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人们赋予了自由与正义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为国为民的大侠甚至是英雄的化身。在烽烟四起的年代,侠表达了人们对于止战平祸的渴望。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对于侠的元素有了进一步阐述,侠的内涵日渐丰富,侠的形象也更加清晰。
侠的第一大常见元素是酒。酒代表了侠性格之中关于自由的那部分定义,它是豪迈、是洒脱、是不羁,是敢于冲破现实实现自我的勇气。燕赵少年游侠儿,横行需就金樽酒。昔有武松醉打蒋门神,想那醉后拳拳着肉、招招制敌,也是快意。酒是侠风发意气的最佳渲染。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在变幻的江湖世界中,酒早已如同血脉中的一份奔涌,与侠不可分割。
侠的另一大元素是剑。如果说酒体现了自由,那么剑就代表了正义,这是侠客行侠仗义的直接过程也是侠义精神的最终体现。侠客行走江湖,仗一剑之利,或平烽火之恨、或雪家国之耻、或鸣世间不平,有了剑的江湖分外精彩。剑也因自身的特质,使侠客拥有了一份高华的气度,甚至暗示了精妙的武学造诣。总之江湖世界绚烂多姿,十八般兵器纷繁复杂,但侠客偏爱剑。
随着法治社会的逐步发展,现代的公民意识、法治精神更多的为人们提及。那么在新时期,侠的精神是又能延续出什么现实意义呢?
侠的本质非为武,而是正义,武只是侠借以实现的一种手段而已。在我们身处的现实社会中,其实侠的影子随处可见。侠是见义勇为,是舍己救人,是寻求、张扬正义,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股热情,也是人们对于高尚人格的向往。
侠同样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人们在现实中理想的折射。有侠客的江湖是一个不老的英雄世界,是孕育梦想的一方沃土,于是总能让人有所期待。
现实的世界需要侠义精神,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现实生活中的“大侠”们,因其不平凡的举动与高贵的人格而更令人钦佩。不畏巨浪、三次救人的魏青刚是侠,妙手仁心、爱岗敬业的钟南山是侠,惩恶扬善、鞠躬尽瘁的任长霞更是侠。其实我们身边的一位位道德模范就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他们的精神值永远得我们学习。
风云变幻的江湖世界或许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书剑诗酒的美妙畅想也更多的是一种浪漫情怀,但侠的身影始终未曾走远,侠的精神就在你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