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从一定意义上说,阅读,滋养了人的精神生命。儿童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课外阅读指导同样要尊重其规律,小学阶段强调感性、自由、丰富与随机性。班级是学校课外阅读推进的最佳单元,班级阅读形式有:1.坚持每天大声读,2.持续默读,3.班级读书会,4.经典诵读。家庭是课外阅读实施、落实的最主要阵地和场所,让家长成为课外阅读的护航者,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扎根、成长、开花、结果。

一、阅读,滋养生命——为什么要开展课外阅读

(一)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由于人的生命底色是在童年时代铺就的,所以童年知识并不只是作为一个阶段而存在的,而是覆盖和影响着人的一生。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亏欠”孩子们的童年,他们迟早都会“秋后算账”,善待童年的根本方式,就是尽可能让孩子把童年真正当做童年来过,尽可能让孩子们储备自己的童年精神,储备童年精神的途径,有接触大自然、听长辈讲故事,与同辈玩游戏等等,除此之外,最好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使人飞翔,载人远航。阅读,是一面神奇的镜子,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把窗外新鲜的空气和风,招引进来。孩子们懵懵懂懂的生命,也在不经意间被唤醒了。

(二)世界教育的趋势所向:在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认为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美国教育部曾陆续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2003年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从电视到网络,到处都看得到政府宣传阅读的信息。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

(三)课改的明确要求:这次新课改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特别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阅读,循序渐进——课外阅读读什么

儿童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两个相邻的教室,而是隔着几重天地的两个世界。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每个阶段的儿童其阅读都有侧重点。低年级段儿童因为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很多时候他们习惯借助于图像、线条、色彩、声音等来感知和了解事物,基于此,一、二年级孩子的阅读应以绘本为主,辅以大量的儿歌、童谣、儿童诗、经典的儿童电影,这些东西更容易和孩子当下的生命体验相结合。只有让这些美好的事物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穿越孩子的生命,一粒粒真善美的种子才能深植于孩子的心田,不断丰富孩子的生命,很多德育的问题也会因为这样一种润泽的教育迎刃而解。从小学中段开始,随着形象思维向概念思维的过渡,我们在整本书阅读的同时,需要补充大量的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甚至哲学方面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浓厚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意识。到了中高年级段以后还要适当引入人物传记,使之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镜像,让孩子朝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所看到的东西,将影响他的一生。

三、阅读,聚焦班级——怎样开展课外阅读

(一)坚持每天大声读

我们学校倡导并利用小自习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每天为学生大声朗读。此举方法简单,但意义重大而深远。例如六一班先后读过《窗边的小豆豆》、《柳林风声》、《八十天环游地球》、《时代广场的蟋蟀》、《嘭嘭嘭》、《魔法师的帽子》、《马戏团的动物明星》、《我的妈妈是精灵》和《隐身人与时间及机器》等书,对老师而言,读书也是对灵魂的一次净化,对学生来说坚持教师大声读的突出益处更是不胜枚举:

1.感受读书魅力:用语言的魅力,把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让学生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或欢呼,或忧愁。这种难忘的氛围,这种全身心浸润在书中的经历,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次难忘的心灵体验,它会在学生心里播下爱读、乐读的种子。

2.激发读书兴趣:一般坚持几个月,各年级的家长们就开始反映孩子爱读书了,校园里、班级里常常见到学生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书,互相交换着看,四年级的学生读的是什么《五三班的坏小子》、《男生日记》、《女生日记》、《e班e女孩》……五年级学生阅读的书就在范围和深度上有很大提高了;六年级看的基本上就无所不包了:小说、人物传记、历史类、电视节目类、诗词类,还有哲学类、文艺评论等都有涉及。如果当他们长大被问起为什么爱读书时,他们会想起这一段小学时光的话,这就是我们的成功!

3.培养良好情操:哈佛商学院邀请一位杰出的儿童精神专家开设伦理道德课程,他的教学进度表上列出的竟全部是文学作品,理由是读书对情感发育、完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高年级学生有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现象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我推荐老师给他们读刘墉的《靠自己去成功》中的一篇文章——《作弊是一件害人不利己的事》,书中刘墉以父亲的慈爱,幽默的语言让他的女儿,也让学生们知道了作弊真是一件害人不利己的事,学生这种行为苗头得到了很好的遏制。现代社会的孩子早熟,自我意识都比较早、比较快,我们希望书能安抚他们即将到来的青春期的狂躁,习惯用书籍来慰藉灵魂,在学校的推荐下用《第三军团》来帮助孩子认识社会的复杂,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来励志,用《活了100万次的猫》来理解生命。实际效果也证明了用文学作品来引导比空洞的思想教育要好得多。

4.提高综合素养:读书中,老师明显感觉学生在阅读中综合素养在提高。学生因读书而睿智,课堂上的发言、讨论中谈古论今,独特的视角、智慧的火花经常让人惊喜和感动。学生习作水平也水涨船高,我校学生的作文频繁发表在全国、省级、市级报纸、杂志上。

(二)持续默读

让孩子们大声读的作用是多元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因老师的示范表率作用激发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并且树立起以读书为乐的态度。但大声读的缺点是受时间和形式所限,读的内容还是少之又少。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求各年级,各班级每天进行持续默读——就是自由阅读,老师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最轻松的时间”。

在这个“最轻松的时间”里,老师们和学生们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持续默读中,老师扮演着关键性角色,老师此时不是一个监督者,而是和学生一样的一个阅读者,不必控制阅读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学生会广泛模仿老师的阅读习惯,老师这么做就是在教导阅读的态度与技巧,教孩子明白阅读是和作者沟通,对作者的理念产生同步反应。

这个“最轻松的时间”里学生可以看任何内容健康的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天文、哲学……甚至报纸、篮球杂志等。但也有规定:每个学生自己挑选要看的图书,阅读期间不得变换读物。因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阅读,真正沉到文字中去。

(三)班级读书会

“班级读书会”是一种较正规的课外阅读组织方式,它是由老师指定(或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或相关的书)共同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和延伸活动。班级读书会的活动形式各种各样,可以分为读前推销式的班级读书会;读中跟踪式的班级读书会;读后讨论式的班级读书会。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以下读书会模式:⑴读前推销式的班级读书会:1.介绍书中人物,2.朗读精彩片段,3.读目录猜内容,4.介绍作者参看书评;⑵读后交流式的班级读书会:1.猜猜看,2.心心相印(人物篇),3.真情告白(感悟篇),4.精彩回放(朗诵篇),5.推而广之(推介篇)。

“学而不思则罔”,读后的交流对培养阅读思考能力作用尤为明显,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才不会仅仅停留在看热闹上,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推向深入,从而走得更远。

(四)经典诵读

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地记诵,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对应当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专心致志。一个人如果在需要的时候能让自己专心致志,这个人就能够无坚不摧。经典诵读,所读所诵的东西都将内化为他自己的精神气质。目前我们的背诵素材为:1.必背古诗词80首。2.小学生美文诵读80篇。在十二个学期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反复抓、抓反复,通过反复诵读让经典融入孩子的生命。

(五)配合开展读书活动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活动是他们学习过程的重要伙伴,需要用活动使他们读书的热情持续高涨。

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活动:1.利用黑板报设计“读书园地”,定期展示“好书推荐”、“名人名言”、“书海拾贝”、“读书感悟”等文章,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2.开展活动:成立书友队、小组竞赛、比比谁的红花多、争当读书星、竞选图书管理员、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小报比赛、“我读我思”读后感比赛、读书墙……

经典时尚的班级读书网站:我校建立校信通班级读书博客,寒假组织参加了“书香寒假,香满博客”大赛,奥运前开展了“名校迎奥运,博客展风采”活动,暑假又组织“暑假书香班级”评选,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这种方法把假期读书活动开展的和在校一样有声有色,成为班级共读活动的交流平台和加油站。

四、阅读,扎根家庭——让家长成为课外阅读的护航者

课外阅读的名字就决定了家庭是它实施、落实的最主要阵地和场所,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很难达到理想的目的。家长的集体沟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家长会:家长会上专门开设读书专题讲座,讲读书的好处、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怎样读……告诉家长不扶自直的天才是少见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班级教育,也需要家长一对一的指导,不必说不懂怎么辅导,只要从一年级就每周抽一两次与孩子单独相处,为他读书或与他一起读书,就会了解孩子的内心、能力,就会给他许多切实有效的帮助,会实实在在看到孩子的进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许多家长都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太短,造成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告诉家长美国的心理学家及心理临床诊治证明,在孩子小时候与他一对一地相处,是帮助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时间的最好方式。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补上一对一的那一课,他们最不需要的就是补习班,原因就在于它还是以班级形式进行补习。而在所有的一对一家庭教育方式中,收效最全面的就是给孩子读故事。如果原来疏忽了,那么就从现在开始补吧。

同时我们还给家长提具体的要求和建议:1.经常带孩子去书店,除了看书,更重要的是感受读书的氛围。2.给孩子准备合适的灯,书放在孩子随手可拿的地方。3.读完后最好交流一下读书的感受。4.带孩子到饭店吃饭时,给孩子带一两本书。5.可以买带有录音CD的书,感受高超朗读水平带来的震撼。6.鼓励父亲多为孩子读书。

(二)给家长的信:家长会毕竟次数有限,学校要求各年级、各班级针对具体情况还要经常给家长写信。如《让孩子热爱阅读》、《为孩子选择优秀的书》、《让童书战胜电视》、《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等一系列家庭读书指导为主题的信。我们并不要求家长回信,但许多家长都热情回信表示一定会在家给孩子读书,并热情地给班级提建议,出主意。

这个世界许多事都是敷衍,但家长对孩子是真心真意的,只要家长真正认同老师的看法,他会在言谈、行动上配合。有了家长的配合我们的工作才能畅而自然。我们提倡每一个优秀的老师都应该是善于把自己的理念“营销”的经营者。

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善于读书的人,才思不会枯竭。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育人。一个孩子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今天,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都在和我们争夺着孩子,争夺着孩子的童年,我们无法改变这样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阅读自然就远离了那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相信种子,更相信岁月,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在阅读中穿行,等待每一个生命绽放的时刻!

参考文献:1.吉姆·崔利思《朗读手册》,2.岳乃红《班级读书会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