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 颖)我市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单位精心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踊跃参与下,截至3月31日,69个市直单位已按时上报了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推荐人选,各单位按要求、按条件推荐上报了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和优秀正科级干部,充分反映了各单位党组织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展示了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主战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一是宣传发动充分。市委动员会后,《信阳日报》、信阳电视台和信阳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对选派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信阳政府网、信阳党建网等网络媒体对选派工作信息实行了不间断、滚动式播发,累计点击率有1万多次。市直各单位党委(党组)迅速召开了动员会,认真贯彻市委动员会会议精神。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统战部、市中级法院、等单位召开了全体机关干部大会,传达相关文件精神,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动员讲话,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升了认识,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广大党员到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营造了人人关心选派工作、人人支持选派工作、符合条件的党员干部踊跃参与的良好氛围。据初步统计,截至3月31日,市直单位参加自荐报名有1100多人。经市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审核,研究确定82名市直机关干部为第一批选派干部。

二是慎重择优选派。市直各单位党委(党组)严格按照市委要求,坚持注意素质、择优选派的原则,按照个人自荐和组织研究确定的程序,优中择优,将本单位有坚强党性、高度责任感、事业心和有奉献精神、善于开拓创新的优秀党员干部推荐出来。市检察院17名机关干部积极报名,院党组从17名人员中认真挑选,优中选优,研究确定了2名关键岗位的优秀干部。市委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委政法委、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信阳日报社等单位推荐上报了机关关键岗位上的正科级实职干部,保证了选派干部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市委办公室、市委农办、市信访局、市工商联、市检察院、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畜牧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中心等单位舍得把在机关担任办公室主任、人事科长、财务科长、主要业务科室的负责人选派出来。市委政法委、市中级法院、市委党校、市林业局还各选派了一名副处级干部作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人选。

三是严格资格审查。市“选派办”严格依照规定的报名条件和标准,逐人核对,严把资格审查关,对不符合报名条件的,一律退回重报。从各单位推荐上报的人员和信息看,各单位对市委的决定认识到位,落实有力,机关干部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大部分单位推荐上报的是机关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或优秀正科级实职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