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金钟

近日,市公安局浉河分局东双河派出所民警从一起寻常的死亡备案中发现蛛丝马迹,经过认真细致的走访,最终通过一枚指纹成功锁定越狱潜逃达30年的神秘男子身份。

2010年3月8日上午,一名自称“陈一立”的68岁病重男人被好心的邻居送至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信阳市传染病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该病人以“咳嗽、咳黄痰,胸闷十余天”为主诉而求医,且称“孑然一身、无亲无故”。入院后,医院根据病情给予其积极的人道救治。

治疗期间,由于该病人病情危重急需通知家属,医院通过电话联系其邻居,邻居说患者无儿无女也无任何亲人,自己好心才将其送往医院的。医务人员反复询问患者,弥留之际患者才吞吞吐吐地说出只言片语,称自己以修理自行车为生,并提供了一个固定电话。医院人员通过电话联系,了解到电话主人系患者侄女,据她讲仅听其母亲生前曾提到过有一个二叔,未婚,无子女且在外流浪几十年,从未与其有过任何联系,并拒绝到医院护理和探视。

这位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多器官功能衰竭,加上患有脑梗塞等疾病,于入院后的第12天即3月20日上午经医治无效死亡。

3月21日,面对死者的后事处理问题,医院方再次联系患者侄女,得知死者真实姓名叫李一成(化名),有一健在的哥哥住在浉河区东双河镇农村。3月22日上午,市第五人民医院领导到东双河镇找到其同胞兄弟李某,李某反映只知其弟李一成多年前因“犯法”入狱,几十年来一直在外流浪且早已更姓改名,具体情况不详,并委托该院将死者尸体火化且不保存骨灰。

市第五人民医院领导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感到情况有些异常,便赶到东双河派出所核实备案。

东双河派出所所长武庆接到报案后, 事情蹊跷且人命关天,务必查清死者的真实身份。于是武庆迅速赶到第五人民医院实地查看,并现场提取了死者的血样和指纹。

3月23日上午10时许,武庆根据医院提供的情况,再次赶到死者哥哥家中了解核实情况,得到的情况依然是“有一个弟弟叫李一成,七几年因打架闹事,被公安局逮走了,后一直未回家。”武庆上网查询人口信息系统,显示出李一成本人的户口早已被注销。再查询公安网其他系统,则显示出信阳监狱曾经有一名字相同的越狱逃犯,潜逃已达30年,且久抓未果。

为彻底弄清实情,武庆立即与信阳监狱进行了联系,随后又赶赴该监狱查阅历史档案。查到了李一成的档案资料,同时查到了1979年10月30日原信阳县公安局民警在办理李一成盗窃案件的拘留手续时,在拘留证上留下的李一成的一枚清晰手指纹印。

因上世纪70年代条件有限,人员建档没有照片,且历经多年连亲属也难以辨认死者是否就是李一成。武庆决定从死者的指纹印中寻找突破口。

3月23日下午一上班,武庆便带着死者的血样和指纹档案赶到浉河公安分局,向主持工作的该分局政委吕红星作了详细汇报。按照吕红星的指示,武庆到该分局刑警大队请求援助,该大队副大队长汤泳经过仔细的技术比对,结论是两份指纹完全吻合,当即认定已经死亡的“陈一立”即为越狱逃跑30多年的李一成。该人1943年1月1日出生,其原籍系浉河区东双河镇某村。因其系文盲,没有留下更多有价值的线索,那枚清晰的指纹便成为核实其真实身份的唯一物证。

1962年,年仅19岁的李一成因与邻居杨某某发生矛盾,脾气暴躁的他一把火将杨某某的房子烧了个精光。同年,他被公安机关执行逮捕并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1976年1月13日,因涉嫌破坏铁路运输罪,李一成被执行逮捕。后被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1977年9月9日,李一成趁劳动之机从信阳监狱越狱逃跑。同年10月6日,外逃27天的他被警方及时抓获归案。1980年2月6日,李一成在服刑中利用当时监狱管理条件有限的机会再次脱逃,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逃亡路。潜逃后的他将名字由李一成改为“陈一立”。开始时不敢在家乡附近逗留,远走他乡,隐姓埋名,一直未婚。直到近年,年纪渐大的他越发思念家乡,于是便悄悄潜回到老家附近,靠打零工、维修自行车维生。同胞兄弟等亲人近在同一个城市却始终不敢前去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