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1版)一个好端端的、四肢健全的人,生命的延续竟要靠插管灌流体来维持,这对于看守所民警来说是不忍心看到的。民警们暗下决心并制定了对段某的“攻心方案”。陈勇文组织民警不断和她谈心、聊天,每次一个话题,谈亲情母爱、聊事业家庭,还自掏腰包,买来了牛奶、果汁等营养品。在陈勇文的带领下,民警轮流对段某实施灌流体,每天6次,每次500毫升以上。一次灌液要花费大半个小时。当时是8月份,天气炎热,每次灌完流体,民警们早已汗流浃背了,但大家毫无怨言,为的就是能尽早感化段某。
思想的转化不可能像药物杀死体内的病毒那么简单,但是民警们没有气馁。民警们的行动深深感动了段某,在绝食了10多天后,当奄奄一息的段某看到第十三碗芝麻糊冒着热气呈现在她面前时,段某两眼露出了感激之情,泪水打湿了消瘦的脸庞,终于答应自愿进食了。令民警们更欣慰的是,段某在不慎染上红眼病后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陈队,这几天你告诉民警不用来管我,否则会被传染上的。”
看守所的民警们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打开了一道道封闭的闸门,拯救了一个个心灵受过创伤的囚徒。
人道体现 给死刑犯送去“临终关怀”
看守所内最难管理的人就是死刑犯。
死刑犯是一个心理脆弱的群体,他们在一审被判死刑以后,虽然绝大多数死刑犯都会提出上诉,但是他们不知道在二审后能否得到改判,所以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等死”的阴影笼罩在他们心头。因此,在命案疑犯入所后的24小时内,看守所的民警都要找其谈话,及时了解命案疑犯的职业、学历、家庭现状及社会关系等,还要搞清楚杀人的原因是预谋杀人,还是过失杀人,掌握其基本情况。
涉嫌故意杀人的王某,刚进看守所时,内心充满恐惧。为防止其走极端,民警李伟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你犯了重罪,知道是什么结果。但是,一味恐惧也没有用,司法部门审案很严格,一审过后,还有二审,如果有立功表现,改判不是没有可能。然而,王某仍然整天垂头丧气。
因身背两条人命,王某自知罪孽深重,当一审被宣判死刑后,王某在监室内偷偷写好了遗书准备随时结束自己的生命,“早晚都是死,不如早一天解脱算了,活着牵连家人。”王某整天垂泪叹息。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警李伟一有空就找王某谈心:“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你的亲人们着想啊,你难道愿意你的亲人们看到你这么颓废下去吗?”谈到亲人,王某流泪了。为了进一步稳定他的情绪,民警又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联系了王某的家人,让他们来看望王某。有了亲情的抚慰,王某的思想情绪很快稳定下来,也明白了许多道理:自己有亲人,被害人也有亲人啊。自己无端剥夺了他人的生命权,理应受到惩罚。
冬天到了,当民警们看到王某穿的衣服比较单薄时,立即给其购买了棉衣被。天下大雪,王某胃病犯了,民警李伟冒雪到几十里外的市内为王某买来了药。一次次真情相助,一次次促膝谈心,王某终于被看守所民警的真情所感动,表示无论二审如何,决心勇敢面对现实,不做任何过激行为。他还托李伟交给家人一封信:“希望妻子照顾好老娘,将儿子抚养成人,让儿子长大后知礼懂法,不要重蹈父亲的罪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