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郝 光)本报3月9日民生新闻版以《拿什么来保护你,我的毛尖》为题,披露了大量外地茶冒充信阳毛尖、充斥信阳茶叶市场的现象,报道引起了浉河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决定采取措施,重拳出击,开展整治假冒信阳毛尖行动。
据悉,浉河区茶办和相关部门根据报道提出的问题,及时向浉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并推出了一系列整治方案。3月25日上午,浉河区委、区政府召开由全区各相关乡镇、茶企业负责人和茶叶大户参加的“信阳毛尖市场暨证明商标规划化管理工作会”,由区茶办主任张广成向与会者宣讲《信阳毛尖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信阳毛尖证明商标标识印制及使用管理办法》和市茶办委托浉河区对市区茶叶市场管理的《信阳毛尖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委托书》。浉河区委常委、副区长秦小康及市茶办有关负责同志,就信阳茶叶市场存在的外地茶叶大量涌入浉河区冒充信阳毛尖,包装不规范,信阳毛尖商标使用泛滥,茶叶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信阳毛尖的市场占有率显著下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整顿意见和建议。
会上,与会的公安、工商等部门负责人分别作了表态性发言。浉河工商分局副局长陈志军表示,该局将认真对待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信阳毛尖现象,切实加强领导,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迅速掀起春茶市场专项整治热潮,确保取得扎实有效的成果。
据了解,市茶办已委托浉河区重点对南起鸡公山管理区、西起南湾管理区、东至工业城管理区范围内的茶叶生产、销售、炒制、包装企业进行严格管理。浉河区将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针对信阳毛尖的全面整治,切实维护信阳毛尖品牌,维护消费者和茶农的利益。对此,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