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沈小平 陈 杨)今年以来,淮滨县法院针对当地许多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不在家及农村群众白天外出做农活晚上归家等特点,采取多项措施,解决送达难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规范立案登记。该院规定原告提供双方当事人准确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并签字确认,当事人登记完信息后由立案人员再次进行审核,填写信息不全面的当即要求当事人补齐。
灵活调整送达时间。该院要求送达人员尽量选择中午、下班以后休息时间或双休日家中有人时送达,提高送达效率。对于部分躲避送达的被送达人,送达人员选择被送达人在家可能性较大的时段,进行错时送达,如夜间送达、节假日送达等。
邀请基层组织参与。对那些态度恶劣的被送达人,在送达时邀请当地基层组织的相关人员到场,见证送达过程,提高送达公信力。在基层组织相关负责人的参与和见证下,发挥道德和法律的双重作用,督促被送达人签收法律文书,取得了良好的送达效果。
构建送达信息网络。该院加强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沟通联系,聘请基层组织负责人及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人员担任法院送达信息联络员,建立送达信息网络。在送达法律文书前,通过他们实时了解被送达人的情况,掌握被送达人动向,以便将诉讼文书及时送达当事人手中。
跟踪拍照取证,有效固定证据。对于少数拒不签收法律文书、经说服教育无效的被送达人,全程跟踪了解送达的情况,并对现场进行拍照取证,以固定证据形式确保送达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