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1版)

构筑攻防“天网”。市公安局强化市、县、乡、村四级布警机制建设,依靠110信息指挥平台,将城区所有流动警力联合起来,根据指挥中心指令,进行合理的警力调配,达到精确制导、快速反应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制定覆盖全市出入境公路道口的应急查堵和命案处置快速反应工作预案,并组织开展实战演练,构建起了科学、严密的防控网络,使90%的现行命案犯罪嫌疑人作案后未能逃出信阳市即落入法网。

化解基层矛盾。在县级成立治安调解中心,在乡村级建立治安调解小组,2006年以来,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1487起,预防群体性械斗、非正常死亡和集体越级上访56起。对涉法控申案件实行“四定”,即定办案单位、定办案人员、定工作情况、定办结时限。2006年以来,信阳警方对15起疑难案件实行限期结案制,化解了矛盾,平息了群众心中的怨气。

加大科技投入。市公安局先后筹集资金1100余万元,建成300平方米的标准化专业信息中心;全市10个县区刑事技术室都达到二级以上技术室标准;全市命案现场的勘验率、提取率、分析率、制作率、建档率、鉴定率均为100%,作用率达81%。建立了“网上查证、网上摸排、网上并案、网上调控、网上查缉”工作模式,有力服务了命案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2006年以来,信阳警方37.3%的案件都是通过公安科技手段和信息化应用破获的。2006年,全市新发56起命案破获54起,破案率达96.43%;2007年,实现现行命案全破,命案攻坚成绩位居全省第一;2008年,全市现行命案破案率为96.9%,其中浉河区、固始县、新县、光山县等13个县区(分)局为100%,淮滨县公安局全年无现行命案发生;2009年,全市新发命案55起,破案54起,破案率为98.18%;破获历年命案积案30起,较上年同期上升62.5%。

用真心、动真情,真正把身子坐到老百姓炕头上,把事情做到老百姓心坎里

2006年以来,信阳警方先后开展了“大接访”、“万警进社区、警民一家亲”、“大走访”等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心系百姓,提出了“以百姓为天”的口号,在落实解决群众利益问题上下工夫,做真文章大文章。

情系民众,让百姓小事大起来。市公安局浉河分局民权派出所社区民警许伟在走访居民时,了解到辖区居民李良文夫妇因无生育收养了一名弃婴,却一直没有户口。他将此事牢记在心,多次到民政部门咨询,并连续十多天走访辖区62户、126名居民,确定了事实收养关系,完善了申报资料,为孩子办完了入户手续。李良文夫妇接过户口本时,泣不成声,反反复复只说一句话:“你就是我们孩子的亲人啊!”像许伟这样情系百姓的民警不胜枚举。

倾听民声,把便民之事做起来。市公安局要求驻村(社区)警务工作站结合实际,推出民警代办、代送活动。对村民常用的户口迁出迁入、驾驶证、边境证、身份证等需到公安机关加盖公章的,工作站集中每周一、三、五的时间,由民警统一收集,统一办理,统一发放。仅此一项,全市警务工作站每年可为辖区村民节约费用50万元。交警部门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交警社区服务站”,为群众提供车管、事故、勤务三大类服务,使居民不出城区就能办理新车登记、补换牌证等业务,不出社区就能得到代办预约、业务咨询、提示告知、安全宣传等服务,被老百姓誉为“交警超市”。

常为民利,让警民关系密起来。市公安局围绕人民满意这个标准,将落实亲民爱民工作制度的情况、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依据,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为爱民、便民、利民思想常态化树立了正确的导向。新县公安局千斤派出所民警克服山高路陡、警力少的困难,常年徒步巡逻,用他们的一双双脚板将每个平安夜送给了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