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必须作为根本要求认真落实。”特别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就为我市搞好试验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

信阳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全面小康。因此,我们必须以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城镇化为载体,通过城乡布局规划、资源整合、体制创新、配套建设、收入分配等手段,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实现由城乡分割向城乡联系、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新格局转变。为此,要以“八篇文章”为核心,统筹财政投入,构建财政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建立社会资本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统筹资源配置,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引导鼓励企业捐资建设农村公益事业;统筹城乡就业,坚持城乡就业一视同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产业发展,加快城乡产业融合,逐步形成城乡分工合理、产业链对接、联动发展的格局;统筹公共服务,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

要实现城乡统筹、区域一体的科学发展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需要聚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大打一场试验区建设的硬仗。按照市委书记王铁的要求,重点是6个管理区(开发区)、两个中心城区、各县区近郊乡镇和各级示范村,尤其是各管理区(开发区),今年要把推进统乡一体化作为根本任务,加大力度、加快速度、确保成效。要建设好人居平台。严格按照规划,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城乡一体化的示范村;要完善好社会保障,实现新农保全覆盖;要发展好富民产业,解决好农民的生产、就业问题;要探索好路子,积极探索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镇住房、换社会保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农民有序转变为市民。

要实现城乡统筹,必须大打一场新农村建设示范的硬仗。要规划先行办示范。目前全市共有三级示范村700多个,各级示范村都要立足本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村制宜,统筹制定好富民产业、基础建设、农民新村、社会事业以及生态环保等发展规划;要领导带头作示范。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各级领导干部始终要战斗在第一线,当好“村长”,努力把示范村建成农村改革试验的样板村、典范村;要各方支持助示范。财政部门要整合各类支农惠农资金和上级扶持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优先投放示范村建设;要全民创新引示范。在试验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培育出一大批先进示范典型,营造全民创业的氛围。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坚持城乡统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原则,全力投入试验区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努力开创信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