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我市建设河南省农村改发展综合试验区以来,总结成绩,令人欣喜;总结经验,以利再战。正如市委书记王铁在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讲的:“过去的一年,对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而言,既是开启之年,又是丰收之年。回顾过去,我们精神抖擞;总结成绩,我们信心倍增。”有了信心,才能锁定目标,坚定信念;有了信心,才能干劲倍增,敢闯敢干。

信心来自哪里?来自省委、省政府的《批复》,来自中央及省里领导的关心,来自省直部门的支持。《批复》要求我们做到“六要”;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对陆庙村流转荒山发展茶产业的做法给予积极评价;省委书记卢展工对固始县根亲文化高度赞扬;省长郭庚茂、常务副省长李克、副省长刘满仓等先后来试验区视察,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省直十几个部门专门出台了支持试验区建设的政策;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郑新立来信阳调研时指出,把这个路子继续走下去,可能就是农区怎样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一条新道路;中央及省里媒体将我市的做法称为“信阳现象”……今非昔比的信阳,坚定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

信心激发热情,热情激励奋进。在试验区获批后的动员大会上,王铁号召全市人民“不辱使命,高扬改革大旗;不畏艰难,勇揭改革大幕;不懈奋斗,唱好改革大戏”!一声令下,全市涌现商城的余家华、淮滨的刘涛、平桥的马德记等先进群众典型;广大干部积极工作,各级“村长”尽职尽责,他们把试验区当作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实现人生价值的竞技场、执政为民的新天地、造福后代的里程碑。试验区建设深得民心。

有了信心,其利断金;坚定信心,敢于创新。回顾过去的一年,试验区建设可谓百舸争流、百花齐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浉河区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林业银行;平桥区成立了全省首家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罗山县第一个在全省试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潢川县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商城县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标准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办了全市第一个干部创业示范园;新县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第一个引进“洋农民”参与试验区建设……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745万亩,是改革试验前的6.9倍;建立村镇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3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279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市级担保集团注册资本达到4亿元,各县区担保公司资金规模均达到1亿元,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总额达到3.5亿元;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比例达73.25%;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达3531个……实践出真知,激情显精神,创新涌先进,敢闯更敢拼。如火如荼的试验区建设,不但创造了可喜的业绩,而且激发了老区人民的首创精神。

坚定信心创伟业,敢闯敢干天地新。一年一小步,两年一大步;牛年扎实奋进,虎年阔步迈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就能建好新农村;只要我们敢闯敢干,就一定能推动试验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