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宣
2月25日,农历正月十二,信阳弘运运输集团的工作人员迎来了春运以来的第二个运输高峰。
下午3时许,笔者在弘运汽车站看到,南来北往的旅客陆陆续续进站出站,整个车站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
笔者跟随旅客走进车站候车厅,许多等待进站的旅客秩序井然地坐在候车厅等候。在候车厅门口,一台“三品”检测仪正在对进站旅客携带的行李包裹进行检测。
据正在现场指挥调度的车站站长杨德凤介绍,这几天的客流主要集中在各县区往南北城市的返程旅客,从早上第一班到下午3时,全站已经发送数百班次的车辆。
针对返程客流集中的特点,弘运汽车站及早制定了应急预案,按照岗位分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重点线路的安检力度,并在“三品”检验仪、进站检票口、出站口等关键岗位加派人手。“目的就是既让旅客走得了,又要走得平安,决不让一件易燃易爆危险品上车,也决不让超员超载车辆出站。”杨德凤说。
农历正月初七至正月十六,是春运的第二个高峰期,弘运运输集团每天的客流量在6000人至7000人。“春节长假期间,每天客流量在10000人上下,现在情况稍微好些,但这个时间周期更长。我们好多工作人员从春运前开始忙,一直忙到现在,都没有好好休息过。”弘运集团公司技安处主任苏保军说。
同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发车区和停车场,除了工作人员和上车的旅客外,几乎看不到其他人。杨德凤说,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春运等重点时期,车站始终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和“五不出站”的规定,坚持做到危险品不进站、无关人员不进站、无关车辆不进站,实行“封闭式管理”,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在保证旅客安全进站的同时,车站安检这一关同样重要。在车站进站口有一个例检站。笔者看到,一位协同检查的交警正在为一辆刚刚进站的车辆进行日常检查。
“把灭火器拿出来我看看,开一下左大灯,再开一下左转向灯……”交警对车辆的照明、转向、制动、传动、轮胎、安全设施、车体外观等进行了认真检测。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检查人员和客车司乘人员在车辆安全例行检查表上签了字。司乘人员拿到这张安全例检合格通知单后说:“没有这张单子,我们就报不上班,发不了车。”
在车辆出站口,一辆信阳开往南阳方向的客车正要出站,在转弯时,半天没动。
杨德凤走上前去询问司乘人员:“怎么回事?”
“后轮突然抱死了,走不动了。”司机说。
“回汽修站!修好再出站!”
“我也想走啊,可是现在后轮抱死了,走不动啊!”
“走不动就推!车没修好前坚决不能出站!”杨德凤说。
从春运开始前4天到现在,杨德凤和同事们始终坚守在车站第一线,早上6点前到车站,晚上12点做车辆核实例会,这些早已成为习惯。“虽然比平时忙碌了许多,但车再多,工作再辛苦,我们也要把好关,旅客生命安全大如天啊!”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