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积极探索农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市委书记王铁、市长郭瑞民和多数县(区)的书记、县(区)长,不仅亲自部署,而且经常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现场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平桥区区委书记、区长坚持每年挖1口示范大塘,通过示范带动区直部门支持建、乡镇主动建、社会合力建,2009年新建和改造高标准万方大塘1000多口。市、县(区)水利部门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及县(区)委、县(区)政府当好参谋,及时向领导反映农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场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并与相关部门搞好配合与协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农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翁启先介绍,按照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各县(区)坚持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把涉及山、水、田、林、路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国土整理、林业和水利建设等资金3亿多元集中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的整体效益,确保“治理一处,受益一处,建设一处,巩固一处”,不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而且确保了资金运行高效安全,起到了“1+1>2”的综合效果。光山县集中涉农资金800多万元,整修灌区支、斗、农、毛渠道87条,开挖、整修沟渠31条,配套各类建筑物516座等,取得显著成效。新县整合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的国债、扶贫、以工代赈等财政资金1840多万元,小流域治理达5平方公里,坡改梯5500亩,新修、整修塘堰、渠道等,建成村组田间生产道路20公里,恢复灌溉面积2000多亩,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息县利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粮食产业类项目,对项店镇南湾灌区支、斗、农、毛渠进行整修配套,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4万亩。
翁启先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拓宽农建投资渠道,各县(区)都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立足解决具体问题,因地制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平桥区不仅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建示范工程,区直单位联系水利工程责任制,与乡村结对子、一帮一,任务不完成,责任不脱钩,而且财政拿200万元奖励在顾岗、红石嘴灌区渠道整修工程干得好的乡镇。该区彭家湾乡对整修渠道每完成1米奖补30元,整修一口大塘奖补1000元;明港工业管理区采取整修灌渠每米补5元、坑塘改造每立方土补1元。光山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以奖代补的意见》,对群众兴建各类小型水利工程按总造价的20%给予奖励。淮滨县农建指挥部出台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奖代补办法》,对排涝沟及渠道清淤疏竣每方土奖2元,万方以上大塘每口塘奖1万元,堤防整修达到“五化标准”并清除“五小建筑物”每公里奖3000元。浉河区对新农村示范村整修改造万方大塘每口奖5000元。固始县每年在县财政预算中安排50万元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奖励基金,每个乡镇拿出10万元至15万元,对抗旱应急、汛期临时除险、水毁修复等应急工程按总造价的20%进行奖补,桥涵工程、防汛工程按总造价的50%进行奖补。商城县以“兴农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县财政拿出2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奖励。该县丰集、吴河、汪岗等乡镇,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对工程投资5万元以上的给予5000元至20000元补助,对综合评比的先进村给予2000元至5000元奖励。
翁启先还欣喜地告诉记者,多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民营、民建、民有、民管,“小农水、大水利”的发展思路,不断改革水利建设投资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去年以来,全市民营水利投资14700多万元。一是招商引资办水利。光山县孙铁铺、仙居、寨河3个乡镇地处高岗干旱区,群众人畜饮水比较困难,为了解决岗岭地区乡村居民的人畜饮用水问题,孙铁铺镇采取招商引资办法,引进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开发商来该镇投资兴办自来水工程,成立光山县皖润自来水厂,该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设计供水能力日产16000吨,可解决孙铁铺、寨河、仙居3个乡镇大部分居民的人畜饮水问题;目前,首期工程取水站、出水池、蓄水池、主管道及动力设备安装已完成,孙铁铺镇街道入户管网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作供水试运行,已完成投资700多万元,铺设管网120公里,可解决孙铁铺街道及周边村民2万多人的人畜饮水问题。二是回归工程牵动家乡水利建设。各县(区)充分发挥“金桥”作用,利用驻外党组织与外出发展成功人士联谊,积极推介家乡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他们返乡投资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固始县丰港乡冯棚村陶恩强投资800万元,组织4台大型挖掘机,开发改造近400亩的焦坡大塘,现已完成投资300多万元,完成土方33万方;张广庙乡广德高科农村农艺合作社理事长陈德宏个人出资100多万元,开挖了两口分别为50亩和40亩的大塘,配套硬化进水渠500米,放水渠4000多米,可蓄水180万方,解决1000多人饮水问题,并为其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的5000多亩农田灌溉。三是以股份合作、租赁经营、一事一议等方式吸引广大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淮滨县芦集乡王家空村村民徐金福承转土地600亩,村民刘西彬承转土地700亩,先后投资120多万元,新打机井16眼,配套桥涵10余座,新挖渠道4公里,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芦集乡芦庄村自筹资金20万元,整理大塘1口,面积24亩、完成土方3万方。防胡镇冯庄村黎庄村民组村民黎得志个人投资30万元新挖万方大塘。邓湾乡自筹资金15万元,对小集村1口面积近百亩的碟子塘进行清淤。
翁启先告诉记者,强化督察,严格奖惩,是抓好农建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去年年底,市政府派出10个督察组,市水利局中层以上的干部积极参与,采取定期实地督察、定期发布督察通报、随机选号抽查的方式,重点对塘堰坝和渠道整修工程展开督察。并把当年12月定为重点督察月,由市农建办从统一编号的塘堰坝整修和渠道整修工程中分别随机抽取并密封,到达县(区)后由督察组长和县(区)农建负责人共同拆封,对号实地检查。通过一个月的强力督察,促使各县(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效果不仅越来越好,而且越干越实,塘浅、渠淤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各县(区)纷纷借鉴市政府督察组的督察方式,成立了由县(区)委、县(区)政府牵头的多个督察组,由处级领导任组长,督察形式灵活多样,督察情况定期在县(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通报。通过召开现场会、点评会、促进会等形式,总结经验,鞭策后进。同时,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单位不能评先,领导干部不能评优。商城县成立3个督察组,分别由县委书记、县长和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定期或不定期到分包乡镇督察农建工作开展情况,对推动农建工作全面掀起高潮起到了关键作用。
翁启先最后还向记者介绍,农建工作开展得好,统一思想离不了。为此,市农建办公室加强宣传,在信阳日报第一版、信阳电视台新闻联播的黄金时段开辟“信阳精神杯”竞赛宣传专栏,定期报道各县(区)农建情况,并要求各县(区)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宣传农建工作的好经验、农建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把农建工作情况及时送往市电视台播发,送往信阳日报刊登。播发、刊登情况将作为“信阳精神杯”竞赛评比的加分依据。总之,我市去冬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通过创新思路、强力督察,扎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水工程呈现出了渠围绕田通、山围绕水治、林围绕水种、田围绕水改、路围绕水修、景围绕水造的局面,为农村改革发展、粮食核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谱写了我市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