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海俊

罗山县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农民工有20万之多,如今的农民工挣钱了、富裕了,如何科学引导他们回家乡创业?将学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带回来,用于家乡建设,为家乡发展出力?日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政协委员、罗山县总工会主席陈佳云。

记者:陈主席您好,请问您作为一位县级工会主席,是如何同农民工联系在一起的?

陈佳云:罗山县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农民工20多万人,分布在全国乃至国外30多个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广州、南京、苏州、杭州、武汉、深圳等地,他们在外务工,每年带回大量资金,为罗山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在务工过程中,他们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工会作为党和广大职工的桥梁纽带,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职责所在。

为深入到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实质性的开展维权工作,2003年,罗山县总工会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农民工工会派出机构的设置与职责意见》,并先后在北京、深圳、苏州、西安等地建立了农民工办事处,在武汉建立了2个行业工会联合会和1个维权服务中心,19个乡镇各建立了1个至2个办事处。各派出机构办事处的主任由政治上可靠、社会上有影响,在农民工中有威信的优秀农民工创业者担任,罗山县总工会班子分别兼任派出机构的联系人,分别负责几个联系点。2004年,罗山县总工会与罗山县司法局联合成立了罗山县外出务工人员法律服务中心,制定了外出务工人员法律服务中心意见,将罗山县外出务工人员法律服务中心办公地点设在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各乡镇司法所为辖区农民工维权接待站,具体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办实事,依法办理维权的各类案件,每年办理维权案例100多件,受到广大外出农民工的欢迎。

记者:请问陈主席,您作为市政协委员、县总工会主席,在与农民工建立广泛联系后,您是如何同他们交朋友的?

陈佳云:作为市政协委员、县总工会主席,对各驻外维权中心负责人,在工作中我既把他们当作同事,在生活中又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在工作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电话联系”的方式加强工会工作的沟通、联系、交流,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作,达到协调、完善、规范、提高。在生活中,我以诚相待,与他们交心,尽力帮助他们,同他们建立了深厚友谊。对前来寻求帮助、反映情况的农民工朋友,我尽力尽心解答,能解决的给予答复,不能在本地解决的,开介绍信由驻外维权中心负责办理,并做到桩桩有回音、事事有结果,让农民工朋友满怀希望而来,高高兴兴而去。罗山县总工会在农民工朋友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

记者:在与农民工交朋友过程中,请问您是如何动员和帮助他们回归创业的?

陈佳云:回归创业是个大局,服务大局是工会的职责所在。近年,罗山县总工会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在农民工朋友中广泛宣传罗山县的回归创业优惠政策,同时与有意向回归创业的优秀农民工保持联系,力促他们回归创业并陪同他们考察,搞好服务对接,让他们体会到县委、县政府的诚心和热心。目前县乡两级涌现出工会引导的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50多例。罗山县驻北京维权服务中心主任汪焰炜回到罗山县,在朱堂乡、铁铺乡投资500多万元建设新农村,群众反映良好。驻武汉维权办事处主任丰正强投资1000多万元在县城投资新区居民园区建设等。全县县乡两级去年以来有60多名成功人士回归创业,总投资两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