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双井中心校校长杨端远与学生们在一起。王庆山 摄 |
□本报记者 徐 靖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信阳市浉河区双井中心校校长杨端远身上,这话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地处信阳市浉河区北郊的双井中心校,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历史性跨越。在全区中学中,该校中招成绩实现了由2006年以前全区倒数第一到2008年全区正数第二,实现双井教学质量的崛起。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明显提高,广大教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师们再也不为招不到学生发愁了,家长们再也不为孩子上学操心了,孩子们再也不用跑到很远的地方上学了……
杨端远带领双井中心校广大教职工发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拼搏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他们“振兴双井教育”的庄严承诺。
一
肩负着重托和使命,2006年3月,杨端远来到双井中心校任校长。当时的双井中心校情况不容乐观,学校规模小,生源差,经济负担重,校园设施是全市同类学校中最落后的,教育教学水平低下。
学校要发展,硬件必先行。改善硬件要花钱,钱从哪里来?为了解决学校面临的经济困难,杨端远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出去“化缘”。他组织召开双井商界成功人士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学校现状及困境,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与理解。杨端远的坦诚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从2006年到2009年,学校共得到工商界人士资助16万元,这些钱全部用于校园建设。
为了节省学校租车费用,他经常骑车到各个村小学检查工作,有一次不慎摔倒,造成左肩锁骨粉碎性骨折,他忍着剧痛没有住一天医院,坚持工作,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直到现在他的左肩比右肩还略窄一寸,逢阴雨天就会疼痛难忍。这事后来传到区教育局,局领导还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
为了彻底改变学校面貌,杨端远多方筹措资金,2006年暑假,他多次到双井办事处和区教育局,汇报学校的实际情况,得到局、办事处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区教育局为学校拨款3万元,办事处为学校拨款2.3万元。2008年暑期,学校建造并完善了师生公用食堂,达到全区郊乡食堂一类标准。 2009年暑期,学校对教学楼进行全面改造,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还先后建设了两个学生电脑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
二
双井中心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有300多名,占学生总数的30%。为了让这些学生健康成长,杨端远和教职工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关爱留守学生,让每一位留守学生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在杨端远的倡导下,双井中心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为了了解留守学生情况,学校通过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为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专门开设了留守学生俱乐部,建立了留守学生学习管理制度,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学习纳入班级评比、纳入教师个人的考核,并坚持每月量化一次。
由于杨端远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关心和爱护。2007年至今全校共帮助经济困难学生380多人次,开展各类关爱留守学生主题活动80余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留守学生无一例因经济困难而失学,无一例因厌学而辍学,留守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由于工作开展扎实,双井中心校被浉河区委组织部表彰为“温暖工程示范单位”。
三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杨端远与学校班子成员仔细分析落后原因,借鉴外校成功经验,制定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宗旨;制定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构建了适合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
为了提高学校声誉,摘掉在全区教育落后的帽子,杨端远狠抓毕业班工作,把毕业班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不断查找差距,制定目标。成立了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杨端远亲任组长,同时带头执行校领导包班蹲组制度,在初三教师中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同时在人、财、物上对毕业班教师倾斜。为了给初三教师和学生加油鼓劲,杨端远常常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与师生倾心交流。
辛勤汗水必然会换来丰收的喜悦。2007年至2009年,学校中招成绩一年迈一小步,三年迈出三大步。2008年,学校110名学生参加中招考试,过500分人数23人,过三高分数线27人,信高录取2人,创近九年最高纪录,在中招成绩综合评比中荣获全区第二名。2009年,44名学生参加考试,过500分人数14名,过省、市、区重点高中分数线31人,在区教育局组织的评比中获比率奖第二名,创近十年新高。小学教学成绩也不断提高,上级领导给予了高度肯定,社会反响极大,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对学校表示祝贺。
杨端远在双井工作的几年中,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工作中他总是身先士卒,严于律己,勇挑重担,用自己的言行和举止感染着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
目前,双井教育正以坚实的步伐在跨越,每一个高度都包含着杨端远与他的同仁们奋进的艰辛,这高度其实更是一个精神的转化。
人物简介
杨端远,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浉河区书法家协会会员。1997年至2000年,在浉河区吴家店镇党政办负责新闻宣传工作,担任《信阳日报》特约记者,1999年荣获浉河区委宣传部授予的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01年至2005年,在吴家店镇中心校担任业务副校长。2005年被区教研室评为优秀业务副校长。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