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题组
徜徉在淮滨县城,仿佛走进了南方园林:一幢幢徽派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东、西湖波光粼粼,垂柳倒映水中;淮河公园绿树葱茏,繁花似锦;景观大道上,车辆穿梭,游人如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相信如今的淮滨县城区竟如此魅力四射。
淮滨县委书记李强告诉记者:“县域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平台。加快县域城镇化,对于聚集产业、吸纳人口、促进就业、推动城乡一体化至关重要。近年来,淮滨县开拓创新,取势谋远,积极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城市规划。淮滨按照“激活老城、开发新城、治理湖洼、联老贯新、以老促新、以新带老、联动发展,打造水景园林文化名城”的总体建设思路,坚持“工业园区化、商贸市场化、居住小区化、城市园林化”的标准,委托国内知名专家对县城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规划中采用“水抱城、城抱水”的二元一体规划理念,城市设计引进徽派建筑等江南水乡建筑元素,彰显两条水景带城市园林风格和中心区现代建筑风格等特色。
拉大城市框架。淮滨通过实施五批重点工程,包括正在实施的产业集聚区、教育卫生园区、淮河文化开发区“三园区”工程,县城框架拉大到17.6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10多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10万人,县城道路总长90多公里,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8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7%;全县绿地总面积303万平方米,绿地率30.3%;公共绿地面积72.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8.15平方米。
体现文化特色。淮滨以“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为题,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全力推进淮河博物馆、淮河文化开发区、蒋氏根亲文化和孙叔敖廉吏治水文化四大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淮河博物馆主体建设工程已完工,文物征集和陈列布展工作已全面展开。淮河文化开发区总体规划已完成,土方工程已开工。正积极申报蒋国古文化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努力打造蒋城遗址风光带。建设“历史第一清官纪念馆”、孙叔敖墓遗址、滨水怀古文化区、楚相故里文化街区等,打造观光、体验、休闲和餐饮特色旅游产业体系,各项规划设计工作进展顺利。
加强城市管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良好的市容、井然的秩序需要严谨而科学的管理。淮滨以“六城联创”为载体,在成功创建国家级“双拥”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市级园林县城的基础上,2009年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和市级文明县城为抓手,加大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力度。2009年6月,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等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特色城市品牌盘点表彰”大型公益调查活动中,淮滨县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