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政
前些日子,有媒体报道少林寺将上市,笔者唏嘘不已,一种隐隐之痛亦随之而来。好在释永信及时站出来掷地有声一句“少林寺不会上市”,才知道是虚惊一场。
佛门清净,少林寺本不应该成为是非之地,但近年来却争议不断。其实,争议的焦点大多就是一个字:钱!当所有的东西都渐渐被商业化侵蚀时,资本市场将是一个有多么大诱惑力的地方。在资本市场里,你可以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一夜聚焦在镁光灯下,实现由一介草民到富甲一方的本质蝶变。不可否认,如果少林寺上市,绝对会“不差钱”,不光能赚得盆满钵满,还能拉动当地的GDP。
但如此一来,我们的文化传承情何以堪?少林寺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和宗教圣地,文化底蕴厚重殷实,文化内涵丰富渊远。它不但是一个承载历史和宗教信仰的文化载体,而且还承担着让更多人了解少林功夫、了解中国文化之重任。这样一个有着浓厚文化的宗教圣地如果也被商业化了,那几千年来由一代代少林高僧缔造的“尚武、重德、爱国”的少林精神,岂不被物欲无情地淹没?那令外国人为之倾倒的少林功夫在他们眼里,岂不成了为赚几个铜板而“耍杂耍”花拳绣腿?难保他们不会说少林寺“穷的只剩下钱了”。到那个时候,此少林寺亦非彼少林寺了,倒有可能成为外国人鄙视我们糟蹋祖宗遗产的笑柄。
所谓文化,《辞海》有云: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少林寺所代表的文化就是这样,这种文化的前提,是不应该带有商业色彩的东西附身,否则,它本身不仅失去文化的魅力,还可能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猥亵。倘若真的上市,那将意味着什么?上市就是圈钱,上市就是把产权交给别人,也就是把命运交给别人主宰。只有缺钱的人才想着去上市。在当今,身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其亮点璀璨,但亮点不应该成为卖点,少林寺不需要找卖点,因为文化可以临时卖一点钱,但钱是买不来文化的。所以,少林寺没有必要思忖如何让自己的口袋鼓起来,而应该是传播一种禅的理念和博爱世人的精神,去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
当笔者在洛阳龙门石窟看到景区内大小佛像残缺不全时,心痛不已。一位朋友问我,当地政府怎么没有进行修缮,将那些不完整的佛像都“穿上新衣”。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却想说他的迂腐。洛阳龙门石窟也是我们文化的象征之一,到此一观,都能立刻让你浸润在历史的文化长河里,尽情地感受和喟叹。如果真地将那些佛像重新修缮,试问,“崭新”的龙门石窟又如何能让游人感受得到中华文明的古老与厚重?又如何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其实,少林寺的不上市和洛阳龙门石窟的不修缮,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本色还原,真的希望传统文化不被更多的商业色彩所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