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驷龙
灵山之美在其秀。灵山地处信阳,衔南率北,既无南国群峰之俊俏,亦无北疆丛山之伟岸,然其别具一格,独秀风骚。山岭依偎,举首观春燕戏白云;溪水交错,低头逗秋鱼摆清波;抬足间花香绕膝,挥手时云细穿指。如果把邻居鸡公山比着大丈夫,那么灵山就是当之无愧的深闺玉女待人识。看那一谷一溪,看那一石一树,只要你不是一个匆忙的过客,就会领略到它的温柔和秀美,就会看到那来自一勾弯月、划过树梢的风,轻舒着广袖,绘出诗一般的山水画,弥漫着楚韵豫风。建宁公主能在此地修行,大抵是山水之秀与人之秀美性灵相通吧。
灵山之美在其幽。不说远古的事,也无从谈前人的感受,来到灵山,单从摆脱市中心城区或罗山县城那带着各种现代气息的符号,再没有尘世的喧嚣、错综复杂的关系,世俗的牢笼突然打开,放飞心灵的感觉真爽!在这片静谧的山谷里,春天,你完全可以躺在兰花丛中,听那蜜蜂欢唱;夏天,你完全可以浸在溪水里,看那鱼儿翔底;秋天,你完全可以在苍松下,数那红叶落地;冬天,你完全可以在雪地上,摸那矫兔踏痕。灵山的幽啊,让你能倾听到内心的声音,探寻心灵的“圣地”,让你心中的躁气烟消云散,连梦都做得悠然恬静。
灵山之美在其灵。刘禹锡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灵山既无仙也无龙,但有云、有井、有打儿窝。“每云必雨”,在农耕时代,对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比祈求东海龙王更直观、更实在,笃信更深。山因人而名的多,因云而名的也就是灵山了;有井,与其说是朱元璋的造化,倒不如说是灵山的灵气,成千上百的兵丁,犹如筛子筛、篦子梳,楞是发现不了,让它与帝王之间有一段割不断的情愫;有打儿窝,扔石入窝必得子,灵过南海送子观音。这些至今没人解释的谜,岂不是增添了灵山的神秘之美?
灵山之美在其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的先人是最讲男女之别的。有远行者,遍访天下名刹古寺,或许看见戴发修行的,但尚未发现僧尼同庙的,在“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环境里,灵山寺能这么做,足见其包容之举非同一般!世上有很多人说它是依山而建,才使庙门东开。其实真想让庙门南开,在灵山范围内,再建两座也没有问题,只不过是我们后人不得其解、牵强附会罢了!灵山没有武当山之高,没有洛阳白马寺之古老,没有嵩山少林寺之雄伟,然而儒、释、道三家在灵山聚会,同庙布道,其包容的智慧,让这个仅有七层殿、房屋百余间的寺庙,独树一帜,声名远扬。也正是这些,不仅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之美!
云遮雾绕掩青山,灵山有寺露半边;堂前湖沉万古月,檐下径载千秋客。透过建宁公主的云,隔着明高祖的水,浓郁的文化,秀美的山川,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感悟历史,荡涤心灵,在世俗的欲望中转身,享受平和舒畅的快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