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题组

2009年7月8日,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发布年度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信阳与青岛、苏州、厦门等城市一同上榜,成为河南省唯一入围城市。

获此殊荣,作为市中心城区的浉河区功不可没。浉河区委书记霍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9年,浉河区城市建设美景不断,最大的亮点就是浉河治理。”浉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先后投入资金5亿多元,倾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商住、旅游于一体的浉河景观带和经济带,使浉河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市民营造出一片和谐安逸的休闲新去处,也为城区下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在浉河北岸开发建设中,浉河区克服经费不足、人员紧张的困难,采取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责任到位、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逐步实施、安置与开发并重、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拆迁修路、清淤清土、景观带和游园建设……一项项记录在浉河建设者手中诞生。现在漫步浉河岸边,水面碧波荡漾,交通便捷通畅,南岸青山相连,北岸花团锦簇,如诗的美景映满眼帘。与此同时,浉河区招引中铁集团投资10亿元开发浉河北岸,筹备建设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全力打造一个居住环境优良、功能设施齐备的美丽新浉河。

霍勇告诉记者,轰轰烈烈开展的六城联创,是浉河区城区建设的一场伟大“革命”。浉河区地处南北地理交界处,青山环绕,绿水长流。全区按照“突破结合部、改造老城区”的思路,搞好城市建设项目设计,使得老城区重披彩装,新城区更领风骚,为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检查验收及省级文明城市复检立下大功,实现了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的良性互动。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09年的浉河区,虹桥、关桥、申桥、民桥、琴桥建设改造完毕;奥运广场、茶之韵广场、天伦广场及沿路绿化带已把浉河两岸打造成满目翠绿与园林景点交相辉映的带状公园;茗阳天下、经典花园等一批精品小区相继建成,一个依山傍水、风格迥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人居带已初具规模。同时,区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实施“一乡一街”工程,加快小城镇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特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中心镇、特色镇,使一大批乡镇环境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目前,全区小城镇建成区已达19.8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54%。

“2009年的浉河区美景如画,2010年的浉河区将再上一层楼。”霍勇对浉河区下一步的发展信心满怀。他说,昔日的火车站区域,建筑低矮破旧,环境脏乱差,是信阳城市建设的“老大难”。在对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46家单位公产、1500余户私产、近2万居民的房屋进行和谐拆迁后,现在的火车站区域施工现场,塔吊高耸,机器轰鸣,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与施工围栏上一幅幅大型的效果图相互映衬,向人们展示着未来的“城市客厅”。不久的将来,火车站区域将呈现一派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景象,成为魅力信阳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