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华
时光荏苒,转眼间从事财政社保工作已近两年了。曾经以为,自己富有同情心和朴素的平民意识,加上多年炼就的责任感,因而,对干好财政社保工作很有信心。我觉得财政社保工作可以让人们在困难时得到帮助,在失望时看到希望,所以,我热爱这个岗位,我对社保工作很投入,平日里把对事业的热爱默默地倾注在平凡的社保业务工作中,寻常、辛苦而自足。然而,一则“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自杀事件”的报道还是深深地触痛了我,一条鲜活生命的戛然而止留给我的是强烈的心灵震撼和对本职工作的深深思索。
斯人已逝,来者犹追。杨元元的生命以悲情走向了终点,固然与其性格、心理方面的个人偶然因素分不开,但更与我们的社会救助制度起步晚、不完善、不能满足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需要有关。作为一名财政社会保障工作者,自己对杨元元最好的追思方式,就是认真反思如何进一步完善制度、做好工作,让有限的社保资金效益最大化,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扩大覆盖面,从而避免类似杨元元的悲剧重演。
公平与效率抉择之难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相应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妥善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在和谐社会中保持同等的尊严、享受幸福,这既是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文明社会的普世价值使然。然而,在我国经济每年以10%的速度快速增长的今天,民生问题居然成为全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那些或是为下岗失业所困扰,或是因疾病缠身而走投无路,或是因老来无助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等弱势群体的无助;不断攀升的房价与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及水、电等价格的不停上涨,使人们的生活成本快速上升,愈来愈增加了民众对未来不确定预期的担忧,社会保障问题受到人们空前的关注。关注社会保障的人越来越多,需要享有社会保障的人越来越多,而做好社会保障、满足人们困难救助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社会保障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配一定的财力用于纾危解困;而我们恰恰是在全球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严峻困难的形势下加速推进社会保障的。一方面,经济增速的回落,新增财力受影响,增大了改进社保工作的困难;另一方面,经济增速的回落又对就业产生压力、新增了不少下岗失业人员,使需要社会保障的人数急剧增加。加之,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致使民众的消费行为越来越保守,它在一定程度上又让国家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努力打了折扣。这种状况直接放缓了经济摆脱危机的过程,也使党和政府通过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社保水平愿望的实现难度增大。在此情境之下,牺牲效率保公平既不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缺乏实现公平的坚实基础;注重效率兼顾公平又不能对弱势群体急迫的现实困难予以有效保障……一方面是饥肠辘辘的人们,另一方面是仓库里屈指可数的余粮,公平与效率的统筹兼顾问题变得空前的困难,二者似乎成了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高增长、低保障业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突出悖论,从高层领导到普通民众都为这个问题所困扰,也都处在积极寻找破解这个难题良方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如不能及早妥善解决,类似杨元元的悲剧就会再次发生。
社会保障制度推进之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财政资金投入从少到多,可谓进步明显、成就巨大。但距党的十七大制定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几个方面。2009年,是我国整体推进社保体系发展进步最快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各级财政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增长率最高;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建设开始提速;社会保险整体推进: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齐头并进,各具看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医疗保险在制度层面上已实现了全覆盖;对已参加工伤保险的所有老工伤人员发放伤残补贴;继续扩大失业、生育保险范围等民生工程深得人心。
但相对于社会保险来说,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发展速度仍显缓慢,依然面临着制度和体系不健全、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不高、整体推进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即靠各级政府财政支出做保障、以行政推进为手段的社会保险推进得快,而以社会各界主动捐助和公民志愿担当的社会保障事业则发展缓慢。这种现状既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有关,更与民众的现代公民意识不强有直接关系,扶危济困、乐善好施远未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特别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在一些情况下,公民拥有财富的多寡与其社会担当不成正比。这种现象既影响着我国社保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严重制约着我国公民素质的现代化进程。公民素质的现代化,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只有它才是我们最强大的软实力,才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可靠保证。在注重提高公民素质、不断优化社保工作社会环境的同时,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社保工作,应在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制度建设层面上的整体推进与保障的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缝隙,使四项保障制度在各自的体系建设中形成阶梯状,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让社会保障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人身上,温暖每一个人。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之路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现有的社会保障机制架构不尽合理,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社会保障机制架构来看,现有的社会保障工作主要是由社保、民政、卫生、人事、残联等部门和组织承担的。这种“五龙治水”的局面,从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整合社保资金、增强社保效益的角度来考量的话,弊端很多,亟待在机构设置和资金使用方面加以整合,减少相互掣肘和资金的跑冒滴漏。其次,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严密性、系统性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因社保部门之间的角度和具体利益不同,各部门出台的具体政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协调、衔接成为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浪费行政资源、消解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现行社保制度效能的充分发挥。今后一个时期,更加注重社保职能机构的整合,更加注重不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协调配合,更加注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不同社会保障项目之间的衔接,调整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发挥制度合力,将是我国社保工作的重心。以社保体系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尽最大可能避免因社会保障不到位而导致类似杨元元这种悲剧再次发生。
杨元元在绝望中死去的凄惨景象,一个时期以来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一个如花的生命,在温暖和保障都还比较欠缺的今天,从我们身边黯然谢世。杨元元的死时常让我感到不安并心生愧意:作为财政社保工作者,虽然日常工作千头万绪,艰辛、繁杂,甚至是疲惫、焦虑,但面对杨元元的死,面对职责与担当,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我们应当尽力而为!因为,我们在为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为宪法赋予人的生存、生活、生命的权力保障而工作,我们的工作与我们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存、生活、生命攸关,不能有丝毫懈怠;弱势群体同样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尽力做好对他们的救助和保障工作正是社保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因而,我们的工作意义重大、无上光荣;同时,我们所做的是一项填补共和国历史空白的开创性工作,我们的工作将载入史册。我自豪,我是一名财政社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