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相
信阳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农副土特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其中,尤以信阳板栗的历史最为悠久,据说平桥区长台关城阳城遗址出土的战国初期祭盘内就有板栗的残骸。现信阳板栗多分布在新县、光山、罗山、潢川、平桥等县区,板栗的年产量在百万吨。
生长在板栗的故乡——美丽的光山,我无比自豪和骄傲。在我年幼的时候,老家院内有几棵板栗树。板栗长得像小刺猬一样,刚开始时那刺很柔软,逐渐就变硬了。等到板栗花儿开始变黄,慢慢脱落掉了,板栗就张开“大嘴”,露出红褐色的果实,而那时的板栗刺则坚硬无比,刺儿周身泛着光,亮锃锃的。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家里承包了后山,为了响应政府种植“经济林”的号召,爸爸和爷爷决定在山上种植板栗树。板栗的树坑很好挖,不必太深太宽,随便用铁锹掘几下,掘个坑,把树苗儿放进去,扶正就行了。等到把树苗儿栽好了,再浇灌一下,就能收工。
几乎所有的板栗树都是需要嫁接的,否则就不能正常结果或是果实太小。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嫁接高手,据乡邻说,父亲嫁接的板栗树,成活率能达到99%。父亲嫁接板栗的方式是芽接,就是挑选好良种板栗穗儿,嫁接在板栗树粗壮的侧枝上,再用薄膜缠好。
板栗最好的收获时期就是在它们外面的刺儿由青变黄的时候。记得每逢收获板栗的日子,我和爷爷、爸爸三人就挑着篮子,雄赳赳、气昂昂地奔向后山。我们戴着斗笠,借助于一根根竹竿,将树上的板栗一一击落,够不着的话,就摇摇树,不一会儿地上便堆满了一堆“小刺猬”。
板栗挑回来后,我们将它们堆在一起,再用破麻袋、薄膜等覆盖在上面,严实地捂起来。等过一周之后再打开,就能看到“板栗巴”都变黄变黑了,只需用脚轻轻一踩,板栗果实就一个个“滚”了出来。
板栗果肉含糖量高、品质优良、香甜可口,做干果零食或是做菜肴佐餐都很相宜。在我们老家,每逢过年的时候,有两道菜非常受欢迎:一是板栗炖鸡,二是板栗炒黄鳝。听老人们说,板栗是补肾的。《名医别录》云: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入脾肾经。这同样说明,板栗的作用在中医养生上也一直很受重视。
而今,我在省城郑州工作,回老家的次数也逐年减少。每每看到各大超市里卖的板栗及农副土产品,我都会停在那里,仔细观看一番,在这一过程中,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家乡的那片故土,后山上的板栗园,还有和爷爷、爸爸一起收获板栗的一幕幕画面。当老婆催着我离开时,才发觉已是泪水涟涟,一时竟模糊了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