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松

农民养老问题,一直受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也是广大农民关心的问题。罗山县抢抓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机遇,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创新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机制的重中之重,先行先试,快速“破题”。从去年5月11日启动至今,全县289个村已有274个村完成参保率60%以上的工作任务,全县参保人数达到243350人,参保率达到60.1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崭新的开创性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制订的方案是否符合实际且可操作,而罗山县出台的《罗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办法(试行)》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是抓住了“保基本、广覆盖、能承受、好操作、可持续、易衔接”18个字。保基本就是保农民老了以后的基本生活。经过测算,该县将基础性养老金确定为70元/月,年满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按6%缴费的,每人每月领101.3元,每年可领1215.6元;按8%缴费的,每人每月领111.8元,每年可领1341.6元。7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政府每月另外补贴10元,保证每位参保老人的待遇不低于当地贫困线水平,切实解决农民的基本养老问题。广覆盖就是凡年满16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均可参保,让农民群众都能享受到这一好政策。按照实施方案,该县的新农保分三步实施到位,即2009年适龄农民参保率要达到60%,2010年参保率达到80%,2011年实现全覆盖。能承受有两个概念,一方面,农民能承受。该县制订的缴费标准,提供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79元的6%和8%两个标准供农民选择。按6%每人每年缴费250.7元,按8%每人每年缴费334.3元。年满60周岁以上农民趸交的,每人只需缴费3760.5元,相当于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农民负担得起。另一方面,财政能承受。县级财政拿出上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投入到保险基金里面去,财政支出不受大的影响。好操作可以概括五句话,就是政策好理解、农民好算账、缴费好征收、发放好领取、基金好管理。政策好理解就是印发了一个政策解读小册子,通俗易懂,农民一看就明白。农民好算账就是农民缴多少钱,可领取多少养老金,一算就清楚。莽张镇一位农民在参保时说:“个人缴3760块钱,三年零一个月就领回本金,还可以一直享受养老保险带来的实惠,真是太好了。”缴费好征收就是农民每年缴一次费,由村、支两委干部代收。发放好领取就是实行社会化发放,农民只需拿一张银行卡,在省内的各农村信用社网点都可以领取。基金好管理就是对新农保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新农保基金的筹集、征缴,财政部门负责基金管理,银行部门负责发放,审计部门负责监督,确保了基金运行安全。可持续有三个方面能得到保证。一是农民有意愿。去年,罗山县参保率在60%以上,以后还会逐步增长,达到全覆盖。二是财政有投入。去年,罗山县的财政投入是400多万元,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保障能力的增强,还会不断增长。三是国家有支持。国家正在创办试点,以后要逐步推开,国家财政的支持,会大大增强罗山县养老基金抗风险和可持续增长的能力。易衔接就是新农保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的筹资模式,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办法,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政策制度相配套,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符合罗山农村实际,也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农民的权利与政府的义务相适应,同时,又保持了与国家新农保政策相衔接。

该县通过建立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新农保制度,全县农民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灾有所济”的保障目标。彭新镇一位农民说:“三年前取消农业税,我们每人每年减轻了二三百元的经济负担;如今有了新农保,我们老了以后每人每年还有一千多元的收入。生活有了保障,党的政策真是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