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儒商讲,以义取利,为义让利。这些话都是告诫商人取利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一旦失去了商道的底线,虽能获一时之利,却背一世骂名;虽骗取少数人的钱财,却遭到众人的声讨。然而,一些商人以道德沦丧、坑害百姓为代价,不择手段地追逐一己私利。
据《信阳日报》民生新闻记者报道,在位于平桥区明港镇杨冲村附近的107国道路段近1公里的范围内,竟有五六家之多的不法商贩,或公开挂出“生猪保养”的招牌,或打着开饭店的幌子,干着伤天害理的勾当。所谓“生猪保养”,即在进入屠宰场之前,不法商贩用工具将生猪固定起来,把皮管插入生猪的口腔或肛门,强行灌压水、劣质饲料或泥浆土、粪便、黄沙等有害物质,最大注入量可占生猪体重的20%,以增加生猪体重,获取不法利益。据记者调查,一个不法窝点月获利达万元之多。而当他们污秽的腰包一天天鼓胀起来的时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严重侵害。
这让笔者想到近年来,一些商人或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见利忘义的图谋花样翻新,从缺斤短两、偷税漏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到坑蒙拐骗、合同欺诈、逃废债务、股市陷阱、恶性竞争,以及房地产等消费品的缩水、手机等科技产品和电子商务中的失信、天价医疗费、商业贿赂等。据有关部门统计,商人或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道德沦丧、信用缺失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全国每年高达5855亿元。
这也让笔者想到在近期刊发的民生新闻中,有关平桥区因生猪引发的商业经营、商业管理问题就有3篇文章,其中大部份都牵涉到商道的沦丧。这一“群体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为什么会频频出现大发生猪不义之财的怪现状?这难道仅仅是不法商贩商道沦丧的问题?管理部门是不是应该引咎反省自身?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商道沦丧、诚信缺失,行政管理部门难辞其咎。具体讲,一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为了地方利益而听之任之;二是个别官员把手中的权力商品化,从中大捞不义之财;三是责任意识、民生意识的淡漠,造成管理的缺位。同一个行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现如此之多的市场混乱、经商无道等现象,这背后绝不仅仅是商人自身所为,是否也有执政部门的过错?
回看中国商业的发展史,无论是有名的晋商、徽商、宁波帮等商帮,还是传统老字号全聚德、同仁堂、张小泉等商铺,都异口同声地宣称“以义制利、诚信为本”的商业原则。如此,才有中国商业的辉煌历史,才有当今中国经济的腾飞。商道中,道德为本;道德中,诚信是金。自古以来,“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故而,商道的背后是人道,人道的背后是诚信;而诚信又是政府的执政之道,即“政道”。因此,只有“政道”立,则商道兴;而商道兴,则民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