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林祖凤得白血病了,生命危在旦夕”。这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商城县汪桥镇天井村家家户户。左邻右舍的村民有叹息、有悲哀、有无奈,大家都为这个苦命的女子而惋惜。
林祖凤,今年35岁,出生在潢川县双柳树镇一个偏僻小山村,童年丧父。由于无法忍受生活的重负,母亲被迫改嫁。小学毕业后,为了供养弟弟读书,她辍学回家,16岁时外出打工,23岁出嫁到商城县汪桥镇天井村。多年苦难的经历磨练出了林祖凤要强的性格: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新婚不久,她便与丈夫黄世强一道千里迢迢到江浙一带打工。
多年来,林祖凤虽然人在外面,但是心在家里,时刻牵挂公公婆婆。每月领了工资,林祖凤首先想到的是给老人寄钱。她时常说到:老人受了一辈子苦很不容易,做晚辈的就要对老人多尽一份孝心。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4年,林祖凤的婆婆患中风偏瘫、卧床不起,林祖凤得知后,立即赶回家里,给老人端屎端尿、精心照顾,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了给老人治病,林祖凤用去了夫妻二人外出打工几年的全部收入。几年来,从没有因为老人病重而嫌弃。在天井村只要提起林祖凤,大家就会翘起大拇指道:“林祖凤真是百里挑一的好媳妇”。随着婆婆的病情稍有好转,林祖凤妥善安排好婆婆后,又来到杭州打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今年9月在杭州打工期间,她感到身体不适、四肢无力,突然昏倒在工地。后被丈夫送到浙江大学第一医院检查。经过专家诊断:林祖凤患了前期白血病,必须立即住院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不幸的消息就像晴天霹雳,林祖凤的丈夫惊呆了。10多万元的的手术费用,无疑对林祖凤是个天文数字,可是林祖凤的丈夫黄世强斩钉截铁地说:“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妻子治病”。为了给妻子治病,黄世强回到家里,变卖了家里的电视、冰箱、摩托车及鸡、鸭、猪、牛,这才凑了40000块钱,黄世强面对手中的40000元钱双眼发愣,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心里明白,距离手术费用还差80000元,余下的钱该怎样解决呢?家里的粮食卖的一粒不剩,能卖的东西都卖了,剩下的只有三间破土坯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地步了。白发苍苍的父亲黄遵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多凑一分钱,把自己的棺材也卖掉了。当他把1000元钱交到儿子的手中时,黄世强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为了凑够住院费用,黄世强与父亲挨家挨户向亲戚磕头求助,二十几家亲戚一路磕来,把头磕得头破血流,总算凑够了12万元钱,按时交到了医院。然而不到一个月,这12万元已经花光花尽了。黄世强还没喘过气来,林祖凤就到了二期治疗,急需60000元。为了给妻子凑钱治病,黄世强又回到家里,父子二人求助黄氏家族,在老户长门前跪了三天三夜,这才感动了老户长,在老户长的号召下,黄氏家族有钱出钱、有物出物,迅速掀起了捐款热潮。不到一星期,就捐了6000元。林祖凤的病情虽然有所控制,但如果不继续治疗,生命随时就有危险。由于病情的折磨,林祖凤已经骨瘦如柴了。医生告诉黄世强,下步输血化疗需要40万元,才能确保林祖凤脱离危险。得知这个消息,黄世强心急如焚,两天茶水未沾,看到丈夫急躁不安的神态,林祖凤深深理解丈夫的苦衷。一天晚上,趁丈夫熟睡之机,林祖凤吃力地拿起笔,含泪写下了这份遗书:世强,我亲爱的丈夫,是我拖垮了你们,我拖垮了这个家,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公婆,对不起孩子,请不要为我治病,我走了。写完之后,她将遗书放在床边桌子上,然后找出裤腰带欲寻短见,剧烈的挣扎声惊醒了熟睡的丈夫,他赶紧起来,将裤腰带取下,俩人抱头痛哭起来,稍停片刻,当黄世强看到了这份遗书,心里就像刀搅似得难受,他大声哭叫道:“求求你,不要这样 ,俺就是求亲靠友、沿街讨饭也要给你治病”。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当我们轻描淡写,淡然漠视地触及这样深刻的人间悲喜时,更的是带着庆幸与侥幸,似乎一切都是那样的遥不可及,然而当不幸真正降临并演绎成真实时,一个普通的家庭又能承载了多少?!一颗稚嫩的心灵又能抗击得了多少?在采访中,当我们问林祖凤6岁的女儿小德玲有什么想对妈妈说,小德玲天真地说:我有好久好久没有见妈妈了,妈妈知道我在想她吗?妈妈,你去哪里了呀?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呀?
目前,林祖凤的病情依然在恶化,由于缺少医疗费,后期治疗即将中断。黄世强家里已经一贫如洗了,该卖的都卖了,再也拿不出一分钱;黄世强已经走投无路了,再也想不出凑钱的办法,当记者问他下一步该怎么办时,他痛苦地说:“实在不行,俺就去卖血”。可是仅靠卖血什么时候才能凑够昂贵的医疗费用?林祖凤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可恶的白血病正在吞没她的生命,恳求社会各界伸出友爱之手,奉献真诚爱心,救救这个善良可怜的女子,救救这一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