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方 刚
今年秋季开学,一幢崭新的宿舍楼和一幢学生餐厅矗立在罗山县周党一中校园,使这座坐落在山区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该校学生的食宿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变。这是该县实施薄弱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的结果。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薄弱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抓住两个关键,落实政府义务教育责任
该县紧紧抓住“政府统筹”和“经费投入”两个关键,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政府统筹协调。该县大力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活动,印发了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县领导干部联系薄弱学校制度、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导制度。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尽管该县是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财力有限,但在落实教育经费配套资金中,都做到了配套项目一个不少,配套资金一分不少,财政承担的各种配套资金及时足额拨付,保证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破解三个难题,突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瓶颈
建设农村薄弱学校、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和解决学生择校一直是困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大难题,该县以此为突破口,找准症结,迎难而上。
加强薄弱学校建设。2008年以来,该县共投入1611万元对10所薄弱初中进行了改造。近年来,全县累计改造薄弱学校157所。选派城镇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参加为期2年的支教,鼓励优秀骨干教师轮流到农村薄弱学校示范教学、挂职锻炼。2007年以来,全县共有286名教师参加了支教工作。
严格控制辍学率。该县坚持依法控辍、落实减负控辍,强化责任控辍、开展爱心控辍,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强化控辍责任,坚持双线“控辍”责任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通知书”制度、办学水平评估中普及程度“一票否决”制度,确保适龄儿童按时入学。
控制学生择校。该县为深化升学制度改革,坚持实行小学生划片就近入学、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严格学籍管理。建立了中小学生电子学籍,并作为高中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和初中招生录取的档案依据,禁止学生以择校为目的随意转学。
突出四个重点,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该县突出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管理四个重点,全面提高了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改善办学条件。长期以来,在中小学建设方面,该县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思路,先后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危房维修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校舍改造工程、教学设备充实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的办学目标。
加强队伍建设。近年来,该县建立了“四项制度”,全面优化教师队伍,促进城乡学校师资力量基本均衡。全员聘用制度。建立了“校长聘任、教师聘用、按编定人、合同管理、制度约束”的人事管理新机制。引进教师制度。每年都公开招聘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分配到缺编和薄弱的农村中小学任教。
实施课程改革。2002年该县被确定为河南省课改实验县。2003年,全省课程改革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该县召开。2006年8月,该县在全国课程改革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夯实德育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视体育工作,加强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规范办学行为。该县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开展教学活动,各中小学校都做到开全课程,上足课时。禁止利用节假日补课,禁止学校按分数给学生排名次,不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加强收费管理,严格执行《河南省规范中小学收费十条禁令》,切实规范学校的收费行为。建设校园文化。各学校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了“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