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固始县南部的九华山风景区内依然游人如织,每天游客都在1000人以上。近年来,该景区每年综合经济收入达2000万元。这得益于固始县实施的创新文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固始是人口大县,也是文化大县。信阳市委常委、固始县委书记方波指出,全县要在根亲等特色文化上做文章,催生一批龙头文化企业。该县县长曲尚英要求,文化创新重点在“引”和“领”上,推动文化和经济的交融。为此,该县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创新文化的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文化开发和产业发展步伐。该县深挖根亲文化资源,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今年该县举办首届根亲文化节期间,签订意向投资协议金额达13.6亿元,根亲文化成了固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做好对陈元光祖祠、王审知故居、番国故城遗址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鼓励开发柳编、银针、茶叶、烙画、刺绣、皮影、花挑舞、灶戏、皮丝、大鼓书、书画装裱等传统技艺文化产品,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更好地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培育文化精品,着力打造地域文化品牌。该县发挥固始文化资源优势和自然生态优势,将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适时推出寻根文化游、民俗风情游、红色文化游、生态山水游和乡村体验游等五大主打旅游品牌。2009年吸引游客75.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亿元。针对优势文化产业,他们立足固始资源优势,借助“中国柳编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的品牌影响,加以策划,进行培育,使柳编工艺水平更加精细、多彩,从业人员在10万人以上,柳编制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书法产业已形成由培训学校到笔墨纸砚经销、到装裱布展和产品经销的产业链条,全县书法爱好者达数十万人,从事书法产业经营者近万人,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

通过强力推进,根亲文化产业应运而生,固始城乡的宾馆、酒店、饭庄、宗亲祖祠、古遗迹、旅游景点的策划、包装、管理服务产业,土特产品的生产、营销,商贸物流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在感到新奇、突然的同时,更感到根亲文化在推进、撬动经济中的巨大作用。目前这类产业发展到1000多家,像国宾大酒店、九华山风景旅游区等上规模的企业就有数十家。

面对农村文化发展的空间,该县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采取冠名、联姻、共建等方式,不断丰富文化产业的内涵,拉长产业链条。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到文化产业的资金在3亿元以上。其中黄如论、周宏珠、王刚、何氏宗亲等社会知名人士捐赠注入的资本达上亿元。

□本报专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