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建
中秋时节,花香袭人。欣闻震雷山登山步道新建竣工,于是有再登震雷山,再去领略“半山苍翠半山云”的神奇的愿望。
不说山中重峦叠翠、松涛阵阵,单是山门,就有拔地而生的不凡气魄。山门之左,青石绝壁宛若神斧訇然劈开;山门之右,湿地公园碧树红瓦妙趣横生;两侧路旁,鲜花成趣、蝶舞蜓飞、柔柳垂绦、随风摇曳。山门牌楼,雕栏玉砌、朱漆黄瓦,金光闪闪的“震世名山”巍然在目。置身门下,但见杜河、双河潺潺流过,浉河自西逶迤而来,三河相会、鹭鸟蹁跹、波光粼粼、幽静恬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飘渺于这山、水、云、雾中,恍然于这园、桥、台、榭间,正可谓:一笔点天文,仁山叠翠临仙境;三河通地理,智水连绵汇奇源。
过山门,山间独有的凉意拂面而来,听松柏涛涌、观云卷云舒,心情顿被这世外桃源般的意境疏落空灵起来。行至景明湖下,沿整修一新的大坝拾阶而上,一泓碧水荡漾而出,波光天影、山摇云动、清风徐来、顿疑仙境。这湖为山涧泉水冲积而成,本无今天这方开阔,上世纪毛主席倡导大修水利之时,当地群众依山造势,铸筑大坝,揽水为湖,在那个政治色彩浓厚的年代,便有了一个极为响亮的红色名号——青年湖。为还这汪碧水以诗情画意,大家共同想到了一个人——何景明,这位明代诗坛的泰斗,“前七子”之首的大家就出生在信阳,在宦官刘瑾纷乱朝纲之时,何景明壮志难酬,不得不回乡避祸,四年之间他多次流连于震雷山的山水之间,留下了“震雷山头石潭水,夜夜蛟龙行雨归。青春下与沧溟会,白日常闻霹雳飞”等30多首诗句。定名“景明湖”,是对这位文坛星宿的怀念,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景仰吧!湖之东侧,一座楠竹搭建的浮桥飘然卧波,这可真是天才的创意,行走其上,桥身微微晃荡,竹声水动、妙不可言。都说这楠竹乃竹中极品,其扎根长江流域,苦恋大江春水,世世代代不肯北移,那刚烈而过分挑剔的鞭根,始终不饮淮河水,宁死也不移黄河岸,而今远嫁中原,飘荡于这方山水之中,真令人生叹。水在山中、云在水中、人在桥中、桥在画中,若非水中山影,倒有了南国水乡的韵味,颇像一幅小小的水墨画了。
时至秋日,虽无“野芳发而幽香”,但依旧能看到点点白色茶花隐约于山石之间,其中趣味,难以言传。攀至情人谷,揽和风入怀,嗅茶香飘溢,不由地怀想起不知年代的“英哥和巧妹”了,英哥、巧妹青梅竹马,历经磨难后终成眷属,给我们留下一个如此古老、如此美丽的传说,更给这座山谷留下了一个如此让人遐想的名字。可是而今再来这里的年轻人又有多少牵手到白头,念之及此,不由嗟乎不已。
情人谷向上,山势骤然变陡,石阶似乎笔直一般,攀行在这山脊之上,右首绝壁、左侧险崖,不由地想起青莲居士的名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震雷山虽无川山之险绝,但登临好汉坡确有蜀道之艰难。倚栏环顾,向西而去,平桥城区尽收眼底,广厦万千、阡陌交通;向南俯瞰,杜河、双河玉带双流,河道两侧良田万顷、金黄一片;向东望去,石武高铁犹如出海蛟龙,穿行于松涛柏海、云波雾水之中;向北而望,双峰突起、丰腴饱满,这就是震雷山最著名的双乳峰了。尚在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雷峰寺里传来了诵经的梵音。遥想几年之前,震雷山还一直酣睡梦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荒山莽野、鲜有人迹。而今在“相约震雷山、共建桃花源”的激情与豪迈中,“桃花”已经喜迎八方宾客、笑采四海来风。
行至山巅,只见涛走云飞,似乎伸手就能扯下一缕来,手上微微有些潮湿的气息。雷峰寺旁,两方泉池,清澈见底,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龙眼”了。是时,天气骤然转阴,龙眼之中水雾升腾,满山之间亦是云雾缭绕,双乳峰间云蒸霞蔚、雾霭连天,方知“雷沼喷云”之奇绝。
观云海、听松风,置身山顶,环望平桥这方沃土,感叹平桥这脉灵山秀水。虽是卑微之小民,亦有尊崇之情怀,“不能结庐于仙境,只可倾心入拙词”,寥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