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吴正宇 盛 鹏 苏良博)11月20日至23日,“中日韩天台宗学术对话”国际研讨会在天台宗发祥地——光山县净居寺名胜管理区召开。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佛学及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与光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7个国家、9个地区、海内外40余所大学、佛学院、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100余人齐聚光山。河南省十届政协副主席张玉麟,武汉大学副校长谢红星,信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宋效忠等出席了研讨会。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围绕“中日韩的天台宗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对话与讨论,将国内外对天台宗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中最早形成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其教行体系完备、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既是中国佛教哲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也是亚洲日韩等国及港台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光山县净居寺位于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又名“敕赐梵天寺”,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寺处“三苏”环护之中,素有“九龙捧圣,四水归池”之奇、十二景观的幽妙。高僧慧思、智觊名冠禅宗,史称二圣。苏东坡、陈季常、黄庭坚咸会于此,颂为三贤。
在研讨会上,麻天祥、王照权、袁宗文、袁宗光经过考析光山净居寺与天台祖师慧思的密切关系,再次肯定了净居寺为天台祖庭,慧思为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黄心川教授就中韩天台宗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前瞻。吕有祥、徐文明、吴平与日本学者邢东风等关注了天台宗的历史发展。黄夏年、陈坚、日本学者何燕生、方永、张文良、孙劲松等对天台宗的理论与思想进行了探讨。李勇、林律光、赵平、杨家友、郭继民、徐初波对天台宗与净土宗、儒学及其他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赖贤宗与日本学者菅野博史、松森秀幸对天台典籍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严耀中、胡晓明对天台宗与文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日本学者花野充道、释本悟等关注了天台宗的具体修持。桑靖宇与韩国学者赵显昊特别关注了天台生态学的当代意义。高天星教授讨论了佛学文化在当代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光山净居寺的佛学地位与文化定位提出了独特见解。
本次研讨会加深了海内外学者对天台宗的研究,增进了中日韩三国学者之间、两岸学者之间、内地南北学者之间的友谊和交流,也为光山县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次会议是一次我国天台宗研究的回顾与检阅,我国天台宗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研讨会召开前后,与会的专家学者还参观了该县的天台祖庭——净居寺、邓颖超祖居和茶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