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李春富
“善在人心,自生仁爱。你的仁爱之心,像落地的种子,在古息国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盎然长成一片苍翠……”这是信阳供电公司一行人到息县“探亲”离去后,收到的一条“亲人”给他们发的短信。深情的话语里不但充满了感恩,而且还饱含着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这力量,来自“探亲”的温暖和鼓舞。
谁是亲人?亲人的本义是指直系亲属或配偶。信阳供电公司的党团员们所探望的“亲人”,并非他们的直系亲属或配偶,而是与他们没有什么亲属关系的“局外人”——息县长陵乡、陈棚乡的36名留守儿童。然而,他们把这些孩子当做自己的亲生子女看待,并于近日带着礼物去“探亲”;而这些孩子则在学校门前列队迎接自己的“亲人”。两拨本不相干的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彼此间成为真正的亲人,确实感人至深。
据《信阳日报》民生新闻报道,去年,在市委开展的“万名党团员与万名留守儿童结对助学”活动中,信阳供电公司36名党团员与息县的36名留守儿童结下“亲缘”。从此,这些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心“父母”,而供电公司的党团员们也有了自己的爱心“子女”。长陵乡中心校的教导主任周艳动情地说:“去年你们将孩子接到信阳市参观游览、观看电影、全面体检,还面对面地沟通,传递着亲情。孩子们回来后,变得开朗、乐观,更富爱心,学习更加努力,成绩直线上升……”彼此见到“亲人”,孩子们留下了幸福的泪水,“父母”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此次来到这里,想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让孩子们在关爱中成长。”信阳供电公司总经理刘志贺深情地说。
“父母常年在外,我曾非常孤单,但在你们的关爱下,我的心灵得到了呵护,经济上得到了帮助,生活上得到了关心,学习上得到了指导,享受到了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关爱,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发奋学习,争取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们,回报社会,让务工的爸妈放心,让爱心‘爸妈’满意!”学生代表的肺腑感言,无异于一首关于亲情的赞歌。
来自信阳供电公司的亲人们陪同孩子们看励志电影、共进午餐、嘘寒问暖,还到孩子们的家里,尽一个为人父母应尽的义务。亲情,在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关爱中汇聚、迸发,形成了一条永不停歇的爱的河流。
什么是亲人?亲人的比喻义是指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的人。非亲非故而又能成为亲人,不但需要有纯洁无私的感情,更需要有无私奉献的大爱。这种无比高尚的大爱,既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仁爱精神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有了这种大爱,市委书记王铁才把老百姓的冷暖挂心头,群众的每封来信必阅、必批;有了这种大爱,黄久生才把600多位孤寡老人视为亲人,时时刻刻关心他们的生活。在他们的眼中和心中,亲人,并不仅仅限于家庭成员和三亲六故,而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荣辱与共,皆是至亲。笔者以为,在“信阳现象”中,理当加入这种“亲人现象”,如此,信阳就更有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