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随团外出考察学习。“九龙坡模式、重庆模式、五朵金花推动城乡一体化、江阴的三步曲战略……”到处充满着发展的活力,到处洋溢着创业的豪情,到处跳动着和谐的音符。这些成熟的经验,对于核心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现发展定位,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核心区形象,有着极好的借鉴作用。我们将博采众家之长,按照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梳理工作思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敢为人先,大气魄解放思想。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谈话》,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小平同志的讲话为我们思想的解放指明了方向。当前,我们面临着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我们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全面建设新农村,实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体制综合全面改革,我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挑战,遇到新的矛盾。我们必须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必须破除畏难倾向,树牢争先意识;必须破除因循守旧倾向,树牢创新意识;必须破除等靠要倾向,树牢敢闯敢试观意识,以锐意进取的气魄、敢为人先的精神,开辟农村改革的广阔前景,闯出科学发展的崭新天地。
科学规划,大手笔绘制蓝图。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是管理的依据,是合理配置资源和调控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强化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快速协调发展。我们将根据实际,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这一核心目标,充分利用已有的交通、建筑、道路、文化和旅游资源,按照“前瞻、科学、协调、个性”的原则,依托一河(金水河)、两庙(陆庙、苏庙)、三路(信正路、沪陕高速、京珠高速),坚持“以旅促农、农游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高起点对核心区23.1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整体统筹规划,着力打造“一一三三”模式:即一带(苏堤春晓风情带)、一区(农贸物流产业区)、三园(银湖金稻示范园、凤凰台文化生态园和陆羽茶文化精品园)、三庄(村野民庄、生态山庄和文明农庄)。
创新机制,大力度强化服务。当前,全市农村改革千帆竞发,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异彩纷呈,信阳更显生机活力,更富发展魅力。核心区更需以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奋勇争先的发展意识、锐意改革的创新意识,通过机制创新,为农村改革发展注入活力、动力,让农民真正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成立“土地银行”,盘活土地资源。5月19日,我们率先在全区成立土地银行———春雷土地信用专业合作社,最早以中介的方式流转土地;率先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最早搭建规范的流转平台,形成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土地流转工作体系。在较短的时间内,我们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出租、入股、互换等多种形式,稳步推进土地向产业、大户、能人集中。使“小田变大田”,实现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同时,还空前解放了劳动力,青壮年放心地外出打工创业,妇女就地成了产业工人并照顾家庭。每年每亩地不花一分钱,不出一分力就可以得到300元至500元固定的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再得一份劳务收入,比以前单纯从事农业生产收入增长了数倍。
(二)进行产权登记,拓宽融资渠道。资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要素,钱怎么来?怎么用?怎么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我们通过制度创新,有效地破解了资金匮乏的难题。一是创建信用担保体系。对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所有权、山林权等相关权属确权登记,并于7月7日率先在全区发放物权证106本,农民用物权证抵押贷款60多万元,解决金融机构有钱贷不出、农民想钱贷不着等问题。二是组建了春潮农村资金互助社。以资金互助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中介结构,把农村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充分撬动民间资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大力发展本地的特色产业,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然后建立统一的生产、运输、物流、销售一条龙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全体村民致富。
(三)发展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核心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多元化服务体系,增强为农业服务功能。相继成立了春雷土地合作社、铁牛农科种粮合作社、稼禾农特产品合作社、陆圣农机合作社和陆牛茶叶合作社。祥和红白事协会、阳光养老保险协会等民间自发合作组织也悄然兴起,这些合作组织在试验区建设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加强社会服务,提供有力保障。农村保障主要涉及医疗、卫生、社保等工作,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立足实际,选择重点,扎实推进。一是做好流转后的应保尽保。我们成立了劳保服务中心,对土地全部流转出去的群众办理“农转非”,符合条件的还让其享受城市低保,并优先推荐给相关企业,使其成为产业工人;对土地部分流转的群众,符合条件的办理农村低保。二是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我们于5月28日正式成立了阳光养老保险协会,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保的意义和这项工作的基本做法。作为新农保工作的试点单位,从9月15日至9月底,核心区参保人数已达5013人,占应参保人数5462人的92%,共征缴社会保险费56.25万元,人均131.4元,60周岁以上符合享受条件的731人。在“十一”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陆庙村举行了盛大的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金首发式,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同志亲手为700多位老人发放了养老保险的存折。核心区养老保险的成功运作,为全区的养老保险工作提供了一个范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三是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投资45万元新建了3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统一配备了医疗设备。村医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了从医水平。卫生网络基本形成,农民就医有了保障。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100%,特困弱势群体生活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寻求人才支撑,促进改革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需要大量的人才做支撑,积蓄的潜能需要人才来挖掘、来利用。一要制定标准,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为人才的引进做好铺垫。二要整合资源,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践、创业基地,加大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三要扩大覆盖,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引导人才的成长。四要夯实基础,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新模式,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五要引导创业人才投身农业发展。鼓励机关、事业、企业等单位各类创业人才参与农村改革发展,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高效农业庄园等。实施“回归工程”,发展“回归经济”。
(六)树立引领理念,增添文化魅力。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文化是发展的灵魂,是无形的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在区文化局的援助下建成了3个文化书屋。同时我们聘请专家精心挖掘本地蕴藏的文化潜力,依据金牛庙、大明塘、凤凰台等传说建造景点,通过文化游览区建设,增添文化魅力,让文化软实力转换成现实生产力。
(七)加速城乡统筹,引领时代潮流。努力打破城乡“二元”分治的壁垒,使农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与城市全面并轨。一是依托信阳金牛粮油储备库、鸡公山酒业、富多佳等一批龙头企业,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信阳市交警支队、计生委、灵石科技、宏运物流、申通物流、康宏石材等城市的二、三产业向核心区进驻,实现“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二是加强基础建设。我们硬化辖区道路9200平方米,铺设环保砖786平方米,新修排水沟500余米,绿化80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建设高标准六年制小学一所,购置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了校园硬件设施;建成一座水厂,解决1000人的饮水问题,现拟再建千人饮水工程;打造10余家“农家乐”,新建50座农用沼气池,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新建休闲广场,配套健身设施;同时,启建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需求。三是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科学管理模式,大力实施村庄整治,禁止私搭乱建,因地制宜撤并“偏、远、小”居民点,稳步推进迁村并点,建立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积极引导群众退老宅、建新宅,交旧宅、划新宅,按规划的地点和参考的样式建房,引导村民集中住居。
(八)加强组织建设,推行“4牛2”工作法。我们积极推广“4+2”工作法工作保障,强化领导保障,强化机制保障,强化作风保障,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了村级干部长期唱“独角戏”的矛盾,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克服了“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惑,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开创了农村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扬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这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形成魅力独具、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引领信阳乃至全省的农村改革发展!
(作者系平桥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核心区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