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尼溪
魏文侯要选宰相,可在魏成和翟璜两人中不知选哪个好,就去问李克。开始,李克以自己是“下属”和“外人”的理由不肯说,后见文侯是真心问,就说了,可又不是明说,而是说了个选相的标准,给了文侯一把“尺子”。“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看人哪,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我就说这些,至于选谁,还是你看着办吧。从后来在与翟璜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克实际上是推荐了魏成的。他对翟璜是这样说的:“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我之所以推断国君要选魏成,是因为魏成把俸禄的十分之九用来结交外面的贤士,只留十分之一作家用,所以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样的英才。这三个人,国君把他奉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个人,国君都只任用为臣属。仅此一点,你怎么能和魏成比呢!一席话,只说得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率为弟子!’”我是个粗鄙的人,刚才的话失礼了,我愿终生拜你为老师!
以上所述,只能说明李克的智慧,似乎还有点儿耍滑头的意思。可当知道就是这个李克当年正是被翟璜举荐给魏文侯的“所荐五人”之一时,我们就不得不伸出大拇指赞服他的公正了。按时下有些人(这个“些”恐怕不能作少数解释)的处事规则———时兴的说法是“潜规则”,其实也不见有多少“潜”的了,李克是应着力推荐翟璜的。当年人家帮了你,你现在有机会了,理应回报;你不报也可以,怎么还忘恩负义的去帮翟璜的竞争对手魏成呢?再说,如从派系划分,你李克再怎么说也是翟璜的人,你把翟璜推上去了,对你李克的提升重用的好处肯定是大大的。还有,就是你说翟璜所荐的人远不如魏成推荐的人,你这不是贬低了主子也糟践了自己么?不管现在我们怎么的编排和数落,可当年人家李克就是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说了自己该说的话。
国家治理,重在用人。在民主法制还不健全,民众公选之渠尚未开通之际,在用人荐人的问题上,我们不仅要学李克的智慧,更要学李克的公正。(摘自《杂文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