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5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以高票通过了《河南省信阳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这是我省以立法形式保护地方饮用水水源、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部重要地方性法规,是我市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省级立法的项目,是信阳法制建设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80多万居民唯一一个赖以生存的“大水缸”
南湾水库位于距信阳市8公里处淮河一级支流的河上,水库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6.3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4.49亿立方米,是建国初期兴建的一座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治淮水利工程,是河南省一类大型水库。
南湾水库以南湾湖为中心,衬以山林、岛屿,加上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被誉为“中原第一湖”,素有“豫南明珠”之美称。南湾湖美,美在其水。南湾湖流域位于南北气候过渡交汇地带,以南方气候特征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约1300““。75平方公里的水面烟波浩淼,一碧万顷。水质清纯透明,掬手可饮,为国家一级优质软质水。既是信阳市重要的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又是信阳市80多万居民唯一一个赖以生存的“大水缸”。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状况令人触目惊心
上世纪80年代末,南湾水库流域的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由于缺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办法,没有协调一致的执法管理体制,造成大量的生产废弃物、生活垃圾、污水等排入水库,水体凸显富营养化,水藻繁殖,溶解氧降低,水体氨氮指标较高,水质呈逐年下降趋势。
市环保部门2000年至2001年监测情况表明,南湾湖水质已经下降到三类,虽然总体上还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但是COD、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和细菌类粪大肠菌群逐年上升,水质向有机营养化方向发展,湖区边缘水面远远低于三类标准,来水流域河道水质恶化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严重威胁着信阳市中心城区几十万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污染来源于以下方面:
一、库区周边乡镇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各种垃圾污染。统计资料显示,库区周边有董家河、谭家河、河港、十三里桥4个乡镇,约13.2万人,按人均每日产生120升污水和0.8公斤垃圾计算,每天产生污水约1.6万吨、生活垃圾106吨左右,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库或倾倒在库域河道。
二、环湖乡镇的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污水污染。沿湖董家河、河港、十三里桥、谭家河4个乡镇50头猪以上规模养殖场约有350个,这些养殖场外排的粪便污水均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露天堆放或排入河道,最终流入水库。
三、库区周边农家餐馆排放生活污水和垃圾带来污染。随着南湾旅游业的发展,以经营“地锅饭”为招牌的农家餐馆也应运而生。截至2006年,仅水库大坝附近和环湖就有70余家农家餐馆,营业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且大部分是违章建筑、“三无”餐馆(无土地证、无建筑证、无营业许可证)。这些营业性餐馆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库。
(下转第二版)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