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在课堂上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且在谈笑风生中阐述了教师的主张和观点,在妙趣横生中让学生获得了美的感受。生物教学中也需要艺术语言的点缀,而且能产生微妙的效应。

启迪效应

在教学中如能适当运用谜语、成语,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导入新课时效果更好。如讲蜘蛛时引用了:“小小诸葛亮,稳坐军中账,布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短短的谜语,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了。又如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时,举了“一山不容二虎”的原理,既加深了对能量流动规律的理解和识记,也避免了对前面重点知识三番五次机械重复讲述。这些谜语、成语精练准确,而且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震惊效应

当教学过程中的内在美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对完美的结论、严密的论证、生动的表述等表现出由衷信服而产生心灵的震撼,这是由课堂教学的认识功能所引发的心理效应。如在讲人为破坏环境影响生态平衡时,笔者出示一幅漫画:何以为家?画中显示满山遍野的断树桩,一只鸟飞来飞去找不到落脚点,结合树木与土壤关系,大力宣传植树造林,并就黄土高原的产生,以及我国近年来的抗洪抢险事例,来说明水土流失的严重性。通过给学生灌输这些知识,学生意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加以保护,否则生存将成问题。由此可见,抽象的知识和形象联系起来,就能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净化效应

教师高尚的情操通过教学情感浸染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灵魂得到了熏陶,自觉地纠正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是课堂教学的陶冶功能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如有的学生不重视生物课的学习,教师可用“三品”进行教育,提出思想品德不合格为危险品,文化专业不合格为次品,身体不合格为废品。这种幽默式的批评方式,增强了批评效果。

感觉效应

教师生动形象的论证,通俗易懂的演绎,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质,特别是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容易使学生内心产生一股敬佩之情,从而接受教师的思想观点,像春雨润物一样起到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知识传递与语言艺术教学相统一所产生的综合心理效应。

由此可见,语言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美感效应,这种教学的艺术魅力,就是教师上课时表现出来的谐趣、意趣和情趣的深层结构中衍生出来的综合美感效应,并由此产生了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陶冶功能。因此,每个生物教师应尽可能地因人因时因地发挥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奇妙效应。

(作者单位:河区游河乡中心校)

□李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