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理念,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

一、为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思维的解放创设良好的环境。

因为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对同一文本的阅读,必然有不同的理解。对此,教师一方面是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敢想敢说,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是要善于倾听,面对不同的声音,教师能觉察出哪个是“高音”、“低音”、“杂音”及“奇音”。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打开学生思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打开学生的理解思路。课堂提问应围绕课文设计几个能牵一发而动全篇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带有开放性,将学生的思维置于亢奋状态。

三、提倡“多元解读”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多元解读”不是说学生怎么说都对,也不是说学生对文本怎样理解都行,不能对学生的所有见解一味地大加赞赏。有些学生为了“标新立异”,对教材的内容理解有失偏颇,这时教师就要给予合理的评价,给予及时的引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触摸文本,与作者、文本对话,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是说就不要教师的引导了,教师可采用先放后引、先求异后求同的策略,在面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时,对不符合唯物辨证法、不符合历史潮流、不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见解,教师应加以引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阅读价值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允许学生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合理的张扬。

(作者单位:光山县阳光中学)

□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