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韩卓洁 张健)“庭审现场变为警示课堂,昔日同行成为反面教材,这种‘零距离’的震撼让我深刻感受到纪律规矩既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必须时刻自警自省、严守底线。”近日,在旁听一起职务犯罪案件庭审后,淮滨县一名年轻干部感慨道。
今年以来,淮滨县纪委监委将强化警示教育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举措,制定《淮滨县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典型案件深化以案促教促改促治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系统规划、精准施策,推动警示教育实现“精准滴灌”,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聚焦“沉浸式”教育,让警示更具冲击力。该县纪委监委与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建立旁听庭审警示教育机制,充分运用职务犯罪案开展警示教育,把庭审现场变为“活课堂”。依据行业领域、职务职级,精心安排3批次350余名关键岗位干部和年轻纪检监察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并设置法庭教育环节,结合涉案人员违纪违法相关情节及具体表现,详细解读违纪违法的构成要件、危害后果以及将要承受的惩处情况,推动警示教育从“瞬时震慑”转化为“长久敬畏”。
突出“可视化”传播,让警示更入人心。该县纪委监委深挖本地违纪违法案件“活素材”,精心摄制警示教育片《正风肃纪 警钟长鸣》,通过“案情再现+忏悔实录+剖析溯源”三维呈现,真实还原干部思想滑坡、行为越轨的过程与根源。截至目前,已在全县组织50余场集中观看,覆盖党员干部3200人次。同时,依托“清风淮滨”微信公众号,通报曝光“四风”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10期,在重要节点发送廉洁提醒4期,实现“警示一键达、廉洁常提醒”。
注重“精准化”施教,让警示靶向发力。该县纪委监委立足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岗位特点和廉政风险,精准编印同级同类警示案例汇编,收录本地违纪违法案例18个,通过选取与教育对象层级相近、岗位类似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增强警示教育的“代入感”和“贴近性”,有效解决了以往“一锅烩”导致的距离感问题。紧盯基层关键岗位,通过召开警示教育会、领学案例汇编、开展廉政谈话等方式,推动警示教育直抵“神经末梢”。今年以来,全县开展警示教育658次,受教育党员干部35413人。
“警示教育绝非一时之事,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探索创新警示教育的形式与内涵,进一步在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推动纪律规矩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更加坚强的纪律保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