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奔走“最后一米” 情暖社区邻里


□本报见习记者 江玉坤

近日,在羊山新区龙飞山街道锦江城社区佳和美景小区,网格员杨广华为一号楼独居老人刘奶奶忙前忙后,不仅帮忙代购了洗衣机,而且为了给老人省下一笔安装费,顶着高温,亲自动手安装。

“那天,看着他衣服都汗湿透了,短袖衫紧紧贴在背上,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刘奶奶感动地说。

然而,对杨广华而言,这样的操心与奔波早已是工作常态。“社区工作就是这样,谁家有困难搭把手,哪户遇难题跑趟腿。从政策宣讲到琐事帮办,桩桩件件都得放在心上。”他擦着汗,语气平和却透着坚定,“每天走街串巷转一圈,看看哪家灯不亮了、哪家管道堵了,把居民的事当自家事,早已成了改不掉的习惯。”

据介绍,佳和美景小区是一个建成超十年的老小区,居住着500多名居民。人员构成较为特殊,带娃留守妇女占比最大,还有一小部分独居老人。小区规模虽不算大,但因妇女儿童群体集中,社区服务需求量大且繁杂多样。

“为了缓解佳和美景小区的治理压力,我们对辖区内的楼院、楼栋、社区社会组织逐一梳理摸排,建立了‘社区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双报到党员’的四级组织体系。”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星燕介绍,“我们依托这个组织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确保网格服务真正延伸到‘最后一米’。”

而杨广华正是这“最后一米”中扎根最深、负重前行的“最后一环”。他站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离居民家门最近,握得住群众的手,听得见最真切的呼声。从留守妈妈为孩子寻找临时托管的急切求助,到独居老人深夜灯泡损坏的呼唤,他总是以最快的脚步赶到,用最实的办法解决,将四级组织体系的效能,精准地灌注到每一件看似微小的民生实事中,成为居民遇事时最先想到、最能依靠的关键防线。

“那天我家浴室的玻璃门坏了,歪歪斜斜的,眼看就要倒了,我一人真不知咋办,只好拨了杨广华留在群里的电话。”刘奶奶回忆起那天的求助,仍有些不好意思,“他接到电话立马就赶来了,还自己掏钱买了零件,忙得满头大汗。修好后,连口水都没喝就走了。”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作为社区的网格“守护者”,杨广华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平凡岗位的责任与担当。面对居民的肯定与笑容,他用汗水浇灌社区和谐之花,以行动架起了一座坚实的党群“连心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