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一杯茶里的乡村振兴答卷


——写在第33届信阳茶文化节开幕之际(下)

□本报记者 马迎春

在信阳,山水是底色,茶香是灵魂。

“淮南茶,以光州上”,陆羽《茶经》中的千年论断,至今仍在大别长淮的茶垄间回响。

相传,上古时期的神农氏南巡至此,用茶叶解了民众疫病,从此信阳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这片沾着仙气的绿叶,从唐宋的茶马古道走到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领奖台,如今更化作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截至目前,信阳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16万亩,茶叶产量达9.5万吨,农业产值突破170亿元,带动120万人就业。

2024年,“信阳毛尖”创下80.30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15年稳居全国前三。

从茶垄到茶杯,信阳茶一路芬芳,见证着品牌崛起、茶企革新、乡村蝶变……

让我们一同翻开这杯茶里的乡村振兴答卷……

千年茶韵 品牌焕彩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浉河区谭家河乡土门村茶园时,茶歌忽起,穿云破雾。采茶女指尖翻飞处,雀舌般的嫩芽簌簌落进竹篓,惊起几滴清露。

“这几天正是采摘的好时节,我们每天都要早早起床,趁着露水未干就开始采茶。”90后新茶人肖珺景笑着说。她家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种茶,前几年在外务工的她回乡创业。她深知,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茶乡人民的希望和信阳茶的品质。

她总想起姥爷的话:“一片叶子要经得住千揉万捻,才能香飘人间。”

如今,这片叶子正以崭新姿态走出深山,在品质与品牌的双翼助力下,振翅飞向世界。

“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连续15年位居全国前三”的成绩,正是信阳对茶品质坚守和对品牌精心培育的有力佐证。

在信阳市的街头巷尾,各类茶企门店林立。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信阳茶企的代表,在品牌打造上不遗余力——

新建了信阳毛尖博物馆,让游客深入了解信阳毛尖的历史文化;开发了毛尖冰淇淋、茶啤酒等新中式茶饮,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消费潮流相结合。

“我们不仅要让信阳毛尖茶香四溢,更要让它以多元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该公司董事长刘文新表示。

为了提升茶叶品质,许多茶人像刘文新一样,从源头抓起。在我市很多茶园,茶农们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确保茶叶绿色、生态。 (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