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野)“太感谢市肿瘤医院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扰。”昨日,患者程先生握着市肿瘤医院普外科医护人员的手感激地说。
近年来,市肿瘤医院为加强肿瘤专科建设,先后引进高清腔镜系统、超声刀、直线加速器等先进设备,常态化开展复杂肿瘤切除术、微创介入等特色技术,构建起涵盖手术、放化疗、介入治疗等完整诊疗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4月上旬,市肿瘤医院普外科团队通过“腹腔镜探查+开放手术”联合术式,成功为程先生完成腹膜后畸胎瘤切除术。整个手术过程历时2小时,而切除后的肿瘤标本直径达17厘米、重达1.38公斤。该手术的顺利完成,展现了市肿瘤医院在复杂腹膜后肿瘤综合治疗方面的技术实力。
“4月初在省外体检时经胸部CT意外发现腹腔占位,于是我就返回信阳到市肿瘤医院进一步检查。”患者程先生回忆道。入院后,该院普外科医护团队与影像科、外科多学科会诊,临床诊断为腹膜后畸胎瘤。
据了解,腹膜后畸胎瘤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肿瘤,早期因发生部位深常不易被发觉,一般当肿瘤发展到腹部能够触摸到肿块时才到医院就诊。腹膜后畸胎瘤多为良性,极少部分为恶性。常见症状为腹部包块、腹胀,肿物增大可引起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等。
针对患者这一复杂病例,该院普外科迅速启动MDT多学科诊疗机制。联合影像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等相关科室专家共同讨论,创新采用“解剖定位—精准分离”技术路径的手术方案。
“在精准麻醉监护下,手术分阶段实施,首先腹腔镜探查发现肿瘤与胰腺尾部、脾门血管致密粘连,后转为开放手术。术中使用超声刀进行精准血管离断,采用钝锐结合方式分离粘连界面,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成功保护左肾动静脉及脾血管。”该院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守银说。手术就像“拆弹”,既要精准“拆除”肿瘤,又要保护周边的重要“零件”。
手术当日,经医疗团队精细操作,历时2小时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出血量仅80ml。术后病理确诊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目前,程先生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已出院。
李守银提醒:“腹膜后间隙被称为‘隐匿的角落’,此处肿瘤早期多无症状,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占位应及时至专科就诊。该病例通过多学科协作与精准手术操作,实现了肿瘤完整切除与功能保护的双重目标。”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