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让红色记忆在法治守护中生生不息


(上接第一版)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先后召开座谈会23场,走访群众数百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86条。草案历经12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的《条例》共6章38条,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智慧与期盼。

“《条例》最大的亮点,是建立了红色资源名录制度,这是我们红色家底的‘户口本’。”张翔形象地解释,“我们将全市红色资源统一登记造册,实施动态管理,确保每一处红色遗址都能得到应有的保护。”

《条例》还设立了保护专项资金,明确规定市县两级财政要将红色资源保护经费纳入预算。“这就像是给红色资源保护工作装上了发动机,解决了长期以来有心保护、无钱维修的困境。”商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毕春燕感慨道。

2021年,这部凝聚着各方智慧的《信阳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信阳红色资源保护步入法治化轨道。

“这部《条例》最鲜明的特色,是将红色资源保护从单纯的政府责任拓展为社会共同责任。”信阳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张玉鹏教授评价道,“它既强化了政府的兜底保障职责,又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让红色基因保护成为有法可依、全民参与的时代行动。”

红色基因绽放时代光彩

《条例》实施4年来,像一股清泉注入信阳红色资源保护的沃土,绽放出令人欣喜的花朵。

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数字化保护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我们运用先进的3D建模技术,对重要革命遗址进行全景扫描,建立了完整的数字档案库,让革命文物在数字世界获得永生。”馆长杨裕盛指着屏幕上精细的三维模型,不无自豪地介绍。

在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修缮工程已经圆满完工。“我们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精心恢复了洞群原貌,同时还新建了现场教学点,让来到这里的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岁月。”商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红旅股股长李卓曜介绍,“依托这些宝贵红色资源,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红旅融合,仅金刚台西河景区的年接待游客量就突破百万人次,并带动了5万余名中小学生前来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有效促进了旅游收入的增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在《条例》设立的专项资金保障机制下,全市共争取国家、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9000多万元,撬动整合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项目资金1.2亿元,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按照轻重缓急,对35处省保以上革命旧址开展保护维修,全市省级以上革命文物旧址本体基本上做到了应修尽修,革命旧址、遗址保护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条例》的实施,不仅保护了有形的红色遗址,更激活了无形的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

大别山干部学院依托《条例》的指引,利用分布在鄂豫皖三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发了一批红色精品课程,让学员在革命故地接受沉浸式教育,年均培训学员数万人次,让红色基因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有效传承和弘扬了大别山精神。

红色旅游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全市确定了“一轴、三带、四路、八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战略布局,打造了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市场广阔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个全国红色经典景区、9个红色A级旅游景区、4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30余处红色参观点。红色资源赋能老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彰显。

“从前我们守着红色资源过穷日子,现在红色旅游让我们吃上了‘旅游饭’。”新县活水轩民宿经营者李先波站在自家的民宿前,笑得格外灿烂,“今年国庆期间,我家的客房提前半个月就订满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在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村党总支书记杨长家带领村民发展红色旅游,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我们不仅要保护好红色遗址,更要把红色精神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杨长家站在村里的红色文化广场上,信心满满地说。

最让人欣慰的是,红色基因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在信阳师范大学,大学生志愿者自发组建了“信阳红”大别山精神宣讲团,利用节假日到红色景区、社区进行义务讲解宣传。“每次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更加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宣讲团成员沈泉宇在讲述吴焕先同志壮烈牺牲的革命故事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们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法治的力量,如同春雨润物,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信阳这片红色沃土上,一幅红色传承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书卷,正在法治的护航下徐徐展开,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新篇。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