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扎根基层绽芳华


——记平桥区明港镇党政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明港镇妇联专职副主席盛亚

□本报记者 刘方

在平桥区明港镇,提起镇党政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镇妇联专职副主席盛亚,群众的口碑中体现着她的工作履历:“办业务找她,利索!”“姐妹们家里有啥难事都爱跟她唠!”“这闺女讲健康知识,我们老年人听得懂!”……深耕政务服务一线,勇担妇联工作使命,织密基层健康防线,身兼数职,盛亚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执着,将自己磨成了一把基层工作的“万能钥匙”,在平凡的岗位上解锁着群众的幸福密码。

小窗口大作为,让服务“跑”出温度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盛亚常对窗口的年轻同事说。她还记得刚到服务中心工作时,群众为办一件事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的窘境。“群众心里窝火,我们也很惭愧。”必须改变!服务群众就像钉钉子,要找准点位,持续用力。她带着团队开始精心梳理服务流程,短短半年,乡、村两级政务服务共计150余项民生业务实现了“一站式”办理,群众办事从“跑断腿”变成了“跑一回”。

看到不少老人对智能设备“望而生畏”,她不仅开办了26期“手机课堂”,还推出了“看图办事指南”,让万余名群众掌握了网上办事流程,乡镇政务服务网上办结率大幅提升,相关经验获市、区相关部门多次通报表扬。

柔肩亦担重任,为姐妹撑起蓝天

盛亚常说,想做好妇联工作,就要成为姐妹们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她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打造“妇联+”工作模式,依托党政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妇女维权窗口,联合乡镇司法所、派出所建立“一站式”维权服务机制,3年来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百余起,800余名妇女在这里找到了“法律靠山”。

赋能是最好的帮扶。盛亚精心打造技能培训课堂,让360余名妇女掌握了新技能。从母婴护理到电商运营,一个个零基础的农村妇女在这里蝶变成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她培育的省级“巧媳妇基地”如今已是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张“金名片”。

盛亚每年组织开展免费“两癌”筛查,惠及5000人次;为患病妇女雪中送炭,申请救助金34万元;组织“爱心妈妈”结对帮扶,143名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为孤寡老人、困难群众提供帮扶300余次,凝聚向善向美“她力量”。

用心守护健康,将幸福“种”进心田

作为联系全镇卫生健康工作的负责人,盛亚既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更是未雨绸缪的“筑堤人”。

疫情防控期间,盛亚忙得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2万人次的核酸采样,团队“零失误”的背后,是她熬红的双眼和嘶哑的嗓音。

她牵头组建家庭医生团队,联合辖区医院开展免费义诊、健康教育培训,为留守老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提供1300余次上门服务。这不仅是专业的健康检查,更是一次次温暖的陪伴。

她组织的健康知识宣讲别开生面——没有晦涩的医学术语,只有接地气的方言土语;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像拉家常一样把健康知识“种”进群众心田。

日升月落,春华秋实。盛亚把根深深扎进明港的泥土,用“钉”的执着诠释责任,用“绣”的细腻传递温情,用“暖”的初心点亮平凡。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用最质朴的坚守,为基层这本厚重的“无字之书”撰写最生动的注脚。

记者短评

脚步向下,“钉”实幸福

□刘方

“先进个人”“技术能手”“三八红旗手”……扎根基层近三十载,一项项殊荣承载着光辉,也赋予了盛亚底气。

遇到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盛亚常以“钉钉子”自勉: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才能大有成效。

在提升服务质效中,她是引领者,锐意创新,释放活力;在解决急难愁盼时,她是守护者,向下扎根,托举幸福;在凝聚巾帼力量中,她是助力者,授人以渔,成就梦想;在关怀妇女儿童时,她是知心者,润物无声,传递温暖。

盛亚总是步履匆匆,忙起来甚至无暇为自己的小家多停留半刻。然而,在遇到困难群众、重病姐妹、无助儿童时,她总能俯下身,耐心抚慰、诚心解困。

一步一个脚印,保持力度、保持韧劲,盛亚走得坚定而踏实。今后,她也会一直这样走下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