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志愿者与社会组织等社会救助资源,围绕困难群众关注的“医、食、住、行”等生活问题,主动上门提供精准化服务,构建起温暖、包容的村(居)救助网络。
大桥村通过前期摸排筛选,建立了51户服务对象档案和由村干部、党员、农村留守妇女、村医、公益岗位人员组成的10人志愿服务队,对特困供养人员、留守儿童、重度残疾人、独居老人等开展每周不少于两次的上门服务。“档案是动态的,一旦发现一个家庭出现困难需要帮扶,我们就及时纳入救助档案。服务是不定期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困难群众有需求,我们就随时上门服务,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许亚平说。
目前,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浉河区制定了“一户一档、一人一策”救助服务清单。为困难失能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看护和照料、康复训练、送医陪护等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为重病家庭、留守老人等困难群众提供助餐助浴、居所保洁、衣物换洗、代购代买等服务,改善其生活质量;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关爱、学业辅导、社会融入、资源对接等服务,促进其健康成长;为失业困难人员提供能力提升和岗位推荐帮扶,利用辖区内的培训教育资源,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
目前,浉河区通过“民政牵头、多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精准服务,累计走访困难群众1000余人次,提供各项救助服务580余人次。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